侯店毛笔相传为秦朝将军蒙恬所制,清光绪年间,因制作技术精湛被奉为御用,它与内画和宫廷金鱼一起,并称“衡水三绝”。千百年来,侯店毛笔不仅传承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同时作为一种民间工艺,也滋润着一方水土,养育着万户百姓。今天让我们走近河北省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衡水“聿缘堂”毛笔技艺第六代传承人孙占彪,看他如何以精良技艺,做好笔尖上的传承。



进入滨湖新区侯店村,沿着入村公路由东至西一直走,快到尽头时,路南边矗立着一栋三层民房,孙占彪的毛笔厂就坐落于此。推门而入,这里没有车间、机器和数不清的工人,只有安静的环境、质朴的制笔工具和40余位制笔师傅在一丝不苟地忙碌着。在机械化生产遍及各个行业的背景下,这里的毛笔制作依旧保留着纯手工加工。 



“毛笔不仅是一种书写工具,更代表了一种书写文化。侯店毛笔以其“锋长杆精,刚柔相济,含墨量多而不滴,行笔畅而不滞”的特点而闻名。”说起制作毛笔,孙占彪神采飞扬,眼睛里闪着自豪的光。


孙占彪出生于毛笔世家。清康熙年间,孙占彪天祖孙万友创建“聿缘堂”堂号,经过300多年传承,至今已历时六代。一直以来,“聿缘堂”都颇受消费者推崇,这也源自历代传承人对毛笔制作工艺的匠心守护。孙占彪的父亲孙双皋在1989年11月注册成立了衡水前进橡胶毛笔厂。2003年,孙占彪子承父业,对毛笔厂进行了增资、扩建、技改,命名孙占彪毛笔厂。孙占彪毛笔厂自创建以来,以优质的产品、高效的服务赢得国内外客户的好评。“聿缘堂已有300年传承,如今接力棒传到我手中,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丝毫不敢懈怠,定会用匠心去守护这份荣耀。”孙占彪告诉记者,其生产的衡水“聿缘”牌毛笔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配以角、骨、红木、乌木等多种选料进行精工细刻,使整个毛笔精巧别致,充满艺术魅力,被誉为“衡水一绝”。其设计的高档毛笔套装获得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的银奖,研制的文创产品“缘又缘·子母笔”获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孙占彪还勇闯市场,走出国门,参加了欧洲意大利23届米兰国际手工艺品博览会,将“聿缘”牌毛笔引入欧洲市场。2024年,孙占彪凭借高超的制笔工艺,荣获河北省第五届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书之佳不佳,笔居其半。一副好的书画作品,除了技法之外,离不开一支做工精良的毛笔。孙占彪介绍,从精选毛发开始到毛笔成型,制作一支毛笔需要水盆、干作、零活3道大工序,78道小工序,繁琐而复杂,非常考验工匠的技艺。首先,选料就很有讲究,毛笔素有“南羊北狼”之说,南派毛笔以湖笔为代表,善制羊毫毛笔,而北方产狼毫,以其制笔的工艺严谨精。“狼毫毛笔最好的原材料来自黄狼尾,以产自保定涞水、涞源的华北路和北京以东的京东条为优。”只见孙占彪抓起一把库存的2018年以前的黄狼尾介绍道,你看这毛条长而密,非常富有弹性,咱们选取它最精华的中间部位作原料,制作出来的毛笔刚柔相济,弹性好还不散尖。




毛笔制作的关键环节则是手工艺。一支毛笔从选料到成笔,要经过浸、拔、梳、并、连、剔等78道工序,每个步骤都是“手艺”。笔工们把从选择毛料到制成笔头的过程称为“水盆”,因为其中大部分的工序都需要在放有石灰的水中完成,毛笔制作工匠裸露的手臂长期遭受着石灰水的侵蚀,因此每一支毛笔中都蕴涵着制笔工人的心血和汗水。


“侯店毛笔不仅仅承载着我家族的荣耀,更承载着衡水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年在用匠心传承这份手工技艺的同时,孙占彪也在为守护这份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而默默付出。2017年,他投资1000多万元,在侯店村建起了个人毛笔展览馆。展览馆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来参观,同时也成为孩子们的研学圣地。位于展览馆三楼的“聿缘堂”,则以“聿缘”毛笔为媒,通过毛笔+书画艺术的融合发展方式,搭建起了书画艺术研讨交流的平台。


一门手艺,源自于个人的爱好和不懈努力的学习,一份文化,源自于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和坚守。孙占彪表示,每当有书画爱好者试笔后给予认可和赞誉,他内心都非常自豪,这也更加激励他将侯店毛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下去,让其继续为大众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