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在衡水市首家红色文化书屋展陈出一本武邑县全体教员培训班《教学法》教材,迄今已有75年时间,它是解放战争期间武邑县教育史的证据,对完善红色资源档案,传承红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该武邑县全体教员培训班《教学法》是由河北省收藏协会会员、衡水市红色文化传承研究会党支部书记扈文立收藏的,该教材为32开、繁体字誊写版、线装,封皮花框内上方从右向左书有“武邑县全体教员集训班”,中间竖书“教学法”,下方从右向左书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九月”等字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法》44页,主要内容:学级编制、复式教学、教学上几个原则。第二部分《管训法》44页,主要内容:儿童的本能及其身心的发展、儿童身心之发达、儿童之着差异及其原因、调皮学生怕转变。教材中还印有插图,如教子图、小亭斜皆水,可谓是图文并茂。
据《衡水市志》记载:抗战胜利后各县小学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各县师范教育迅速兴起。至1949年,县县办起师范学校。学制初期较短,一般半年、1年,以后延长为2年、3年,以提高在职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
1945年9月,武邑县全体教员集训班《教学法》问世,正值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编写教材需要人力物力和物质条件,需要安定的环境,更需要时间,在战争环境里以上条件难以保证的情况下,武邑县教育工作者在极其艰苦残酷的斗争环境里忠诚党的事业的革命精神,编纂了这本《教学法》教材,再经过集训为提高教学质奠定了基础。
扈文立表示,虽然这本《教学法》已经陈旧,但教材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最重要的蓝本,作为全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富,革命战争年代的优良传统,在和平时期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要代代传承下去。
通讯员:张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