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硕果累累,又是一年丰收季。眼下,衡水市桃城区邓庄镇的5000余亩山楂陆续成熟,一簇簇红彤彤的山楂果映红了田野,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10月17日上午,记者在邓庄镇张泡庄村东的山楂园看到,成片的山楂树硕果盈枝,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甚是喜人。站在高凳上采摘、弯腰捡拾、装袋运输……果农们三五成群,抢抓农时,收获山楂,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是个丰收年,山楂产量高,亩产能达到六七千斤哩!我们种出来的山楂色泽鲜艳,酸甜可口,深受客户青睐。”村民艾红焕喜滋滋地说。


艾红焕种植山楂已有12年,目前她种植的13亩山楂树已全面进入丰产期,每亩能收获6000余斤,能带来4万多元的收入。“这个品种叫‘大金星’,个头大、颜色鲜亮、口感软糯,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艾红焕边说边摘下一把山楂热情地让记者品尝。





山楂果品质优良,不愁销路,还为周边务工的群众增加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山楂产业也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在果园务工的邻村村民崔俊霞告诉记者,在这里干活一天能有80元的收入,而且家里的农活也不耽误,她感到很满足。


张泡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海燕介绍,他们村山楂树种植面积达1600余亩,有“大金星”“大五棱”“棉球”三个品种,目前山楂陆续成熟进入采摘期,采摘工作将持续到11月份。山楂果的市场需求大,销路多,不用种植户个人去跑市场,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发往全国各地。村集体也与山东、辽宁等地的多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一车车山楂将被运送到山楂加工厂,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邓庄镇发展山楂种植已有多年历史,集中于邓庄镇东南部,逐步形成了以东军卫、西军卫、张泡庄村为核心的山楂种植片区。近年来,为做好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邓庄镇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结合市场需求,引导广大农户实现山楂规模化种植,推行“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山楂种、管、收进行全程托管,把“小山楂”培育成富民、兴村、强镇的“大产业”,奏响了乡村振兴“致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