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食品名企因何“聚”在阜城“园中园”?
本报记者 信志锋 赵栋
2023年,阜城县食品产业总产值超过16亿元,与十年前相比提升了近300倍,实现利税1.9亿元,安置社会人员就业人数2178人,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园中园”的聚合效应进一步显现。
阜城是一个传统农业县。近十年间,阜城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找准定位方向,闯出一条“农”字为基、“食”字开头的新路:2016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指导下,阜城县开始与“中华老字号”食品企业开展对接,力图打造成中华老字号食品企业聚集群区。2019年,阜城县的“北京·中华老字号食品产业园”被省政府认定为省际合作重点产业园(首批)。首农集团王致和腐乳生产基地、首旅集团东来顺清真食品生产基地等6家企业先后入驻。2021年8月,阜城县开始探索“一企建一园、一园带多企”的“园中园”模式,“园中园”成了产业园中的“新名片”。盛亿隆、中恒伟业等多家食品“头部企业”相继落户“园中园”。
“‘园中园’,顾名思义,就是在原有的产业园区中,再形成多个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小园区。在这个小园区中,集聚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在一个闭环空间里,实现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产品制造、物流运输等环节紧密衔接。”阜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营说,“说白了,就是经济开发区的食品产业园区‘大生态圈’里面,再分裂出若干个实现自循环的‘小生态圈’。”
在阜城开发区“北京·中华老字号食品产业园”内,北京王致和(衡水)食品有限公司一角。 崔贤飞 摄
解决“来”的问题
立足资源优势 思维决定出路
作为农业大县,阜城县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京津重要的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小麦、大豆、高粱等农产品资源丰富,拥有古船面粉、益彰酿造、卧龙泉酒业等一批食品加工企业,食品产业发展的潜力巨大。
阜城县坊间常说这样一句话——王致和食品生产基地最终落户阜城,主要看中了阜城的10万亩优质大豆产能。
由此可见,其农业基础的扎实。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食品酿酒饮料等相关生产企业成为北京优先重点疏解的非首都功能之一。立足于自身优势,阜城县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加强与京津合作的切入点,在阜城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北京·中华老字号食品产业园。
这才有了最初的产业聚集平台,也是“大生态圈”里的第一个“小生态圈”。
有了王致和的先导效应,没多久,东来顺生产基地也顺利落户。到此,让阜城人自豪的“中华老字号食品生态圈”,已见雏形。
自豪是自豪,但下一步怎么办?把产业承载平台建好,“种好梧桐树”不是目的,“引得更多的凤凰来”才是本事和目的。去招谁?去哪里招?如何让人家愿意来?这才是关键问题。
“那时候,我们也很苦恼,找不到方向。”阜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马杰回忆道。
坐在办公室里空想,当然不会有答案。
我国工业化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以产业集群为主。自然生长的企业往往借助集群的形式来发展。而产业集群的模式一般分为两种,它们大都占据了相应产业的绝大部分市场:一种是基于地缘形成的产业集群,如小提琴之乡——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羽毛球之乡——浙江省江山市等等。另一种是基于乡缘的“老乡经济”,如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的打印店遍布高校,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是有名的防水之乡,当然,最典型的便是遍布全国的沙县小吃。
在经过深度调研之后,阜城县决定从“以情招商”开始,吸引阜城籍企业家回乡创业。
当然,“中华老字号”的背书,也给了他们底气。
“在最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现在看来,这是必经阶段。”张营说。他们积极开展在外企业家普查调研工作,建立在外企业家慰问机制。通过传统节日发贺信问候,利用清明、五一等节假日在外企业家回乡探亲机会,主动登门拜访。邀请企业家回家或赴企业谈心,了解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让他们产生共同建设家乡的存在感。
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执着,一名阜城籍企业家决定回乡投资——他就是全国闻名的“烧饼大王”李国印。
李国印16岁外出创业。在济南创立了盛亿隆食品集团,成为集研发、直营店加盟、售后、配送、运营为一体的综合性餐饮连锁机构,旗下有3家工厂、4家公司,每天可以生产盛亿隆速冻饼2万吨,销售香油7吨、芝麻仁9吨,已在全国开设加盟连锁店2万余家,年产值3亿多元,是响当当的“行业头部”。
2022年,该公司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并着手选址。阜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闻此消息,先后10余次带领招商团队登门拜访,介绍优势、讲解政策、乡情感召,诚邀李国印回老家发展。
一开始,李国印也在犹豫。离开家乡这么多年,拿不准现在是什么情况,“当时,我已经基本上定了在山东建第4家工厂。咱老家领导们做事实在,县里的政策又好,他们的‘真心’‘诚心’打动了我,我就改了在山东建厂的策略,决定回乡创业。”李国印说,“当然,阜城食品产业的基础,也是我看重的。”
“项目们能如此顺利地落地开工,多亏之前做的准备。”阜城经济开发区项目建设负责人高东文介绍说。原来,在2016年阜城县与王致和等老品牌洽谈合作的时候,县里就预留了3000亩地,在食品园区建设上做足了准备。2020年11月,阜城县在北京市通州区举办了食品产业对接招商会,邀请包括“中华老字号”在内的百余家企业参会对接。“不久前,我们去了邯郸市邱县学习食品产业发展,很受启发。现在阜城的招商工作,依然是以食品产业为主。我们现在已经着手研究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方案。”
“无论是从阜城县前期产业铺垫、招商方法使用,还是园区后续发展的提前考量,突出体现出‘凡事预则立’的道理沉淀和生动实践。”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公共事务主任桂晓筠说。阜城县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依照当初的规划有序招商引资,实现了从“大招商”到“招大商”的嬗变。也正是以“大格局”“整体化”的思维去抓工作,才能实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北京康惠(衡水)食品有限公司东来顺清真食品生产基地,工人在生产车间工作。崔贤飞 摄
解决“留”的问题
立足政策服务 企业扎根无忧
阜城毫无区位优势。西部、南部是互联网发展动能充足的武邑和工业基础雄厚的景县。东部、北部是经济实力高出自己一头的沧州市泊头市和东光县。
要留住企业,靠的是什么?
思路很清晰——非对称作战,突出自己的比较优势。就是靠服务,把政策落到实处的服务!用他们的话说:“我们资源不行,但是有服务!阜城人实在,我们的服务更实在。”当然,以前桎梏企业发展的因素——例如交通物流、销售渠道、宣传平台等等硬条件也在逐步改善。
北京·中华老字号食品产业园的稻香村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总投资3.2亿元,占地100亩,主要生产沙琪玛、铜锣烧、曲奇饼,现在的年产值超过2亿元。
“我们公司生产的沙琪玛,每天的产量能到50吨。”河北双荣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鸿图说道。“企业安心生产,不用过多考虑其他。公司有难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开发区管委会。”阜城经济开发区推出企业“宁静日”,不打搅、不干扰,让企业得到了“安保式”呵护。
人是改革的核心,管理模式是赋能的重点。除了提供服务,还要在体制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毫无疑问,创新突破、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才是发展的“核心秘诀”。
2022年,阜城县将招商相关部门与经开区进行功能整合,实现了一体化。“我们知道阜城的产业整体情况,能够更精准地招商:重点找什么企业、在哪里落地、具体怎么服务,这些事情,一个单位全部都能办结。”张营说。他打了个比方:原来,项目从达成意向到最后的进场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审批,时间累积要长达一年。现如今,经过功能整合后,经开区全都管了,可以提前进行准入分析、规划选址,后续也可实现多环节平行办理。“现在3个月就可办完各类手续,实现‘拿地即开工’。”
替企业着想,向前一步;为企业服务,向前一步;解企业困难,向前一步……阜城县的“向前一步”,其核心价值在于主动性和创新性,强调的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精神。
李国印对阜城县的“向前一步”印象深刻。他投资的河北盛亿隆食品产业园项目,2022年底土地摘牌,2023年一季度顺利开工,2024年初便建成投产。“这真是‘阜城速度’‘阜城服务’!”他称赞说,“我们正在研究推进二期工程。阜城这个‘根’,我是扎‘定’了。”
当然,“向前一步”在这里还有更广的范畴、更高的维度:
——探索实行“龙头企业”运作模式,开展委托招商,推动与第三方专业招商服务团队的深度对接,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渠道、好项目。重点发挥其吸聚作用,吸引其上下游企业落户阜城经开区。
——组建工作专班,对土地、供电等要素进行协调保障。建立重项工作协调机制,对所有入园企业分包到人,通过每周调度,协调解决问题,保障企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将专项资金、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技术、环保和安全标准,园区环保绿色水平不断提高。推行项目“一站式”服务,通过“定制式”集中审批服务让企业“零”跑腿。
——在全县规上企业张挂营商环境举报牌,广泛受理破坏营商环境问题检举控告。健全完善一对一护企员监督制度,对全县规上企业一对一包联,对企业诉求及时盯办,及时答复到位。
……
在企业集聚的早期萌芽阶段,社会网络、企业家精神往往起关键作用。而随着要素成本的上升,企业发展、产业升级的压力变大,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就显现了。因为大多数带有服务性、政策性的公共产品,更多要依赖政府的推动。
“向前一步”,让政策和服务扎“根”在企业心里,让企业的“根”扎在阜城大地上。
阜城县一家食品公司工人在装运产品。崔贤飞摄
解决“聚”的问题
立足“以商招商” 产业集聚成势
在阜城食品产业园区,不同单体企业间实现的深度融合,放大了聚集效应。
张营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圈。“这个大圈,是阜城县食品产业园区。”随后,他在圈中,又画了三个小圈。“分别代表中华老字号产业圈、盛亿隆产业圈和中恒产业圈。这三个部分,内部可以实现循环,互相又进行交换。这就是‘园中园’的生态环境。”
“烧饼大王”李国印的“盛亿隆产业圈”,是以河北盛亿隆食品有限公司为核心,再加其他配套企业构建的发展生态。“除了烧饼、清真羊杂食品生产企业外,还将建调味品、食品膜、包装纸箱等等企业,内部就可以实现循环。”李国印说,“当然,鸡蛋、面粉、芝麻等食品原材料,都是用咱阜城本地的。”
说到“圈”与“圈”的融合互动,要以中恒公司为例。这是由北京中恒伟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阜城投资3.5亿元兴建,年产3万吨可可豆深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全国可以生产可可粉的,共有6家企业。中恒伟业就占2家,阜城就是这‘二分之一’,并且生产设备很先进的,这必须是‘头部’!”张营接着介绍。中恒生产出的可可粉、液块和巧克力酱,可自售也可供给食品厂家。“双荣公司的巧克力酱,就是用中恒公司的。他的产品,是另一家的原料,生产资料在产业园区内就循环起来。”
企业在这里的运营可以总结为“两个分享,一个分担”。第一个分享是利润层面,第二个分享则是原料、产品、信息、人才及社会关系等资源的“优化组合”。那一个分担就是风险的分担。
有了这样的产业聚集和良性互动,给阜城县带来的变化,也就是顺其自然了:招商方法从“以情招商”,升级到“以商招商”。
“以商招商”靠的是好口碑。口碑是无形的,但需要有形的产业提升、企业盈利和政府服务做支撑。围绕现有产业基础,阜城县落地实施了一系列便企利企政策,为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搭建服务交流平台,明确激励措施,充分发挥商会、协会作用,针对现有落地企业和项目中有招商意愿的人士,通过聘用政府招商顾问等方式,进一步凝聚招商合力。
所以,在阜城县,“以商招商”的“商”字,不仅代表“产业聚集”,还包含“商人”的含义。
“我这次引荐到阜城考察的外地客商,大都是多年来的商业伙伴,原本就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李国印说,盛亿隆公司在阜城“打前站”,且发展前景广阔,经他一推介,这些商业伙伴也都表现出浓厚兴趣,很愿意一起过来做大做强。
“我们选择投资阜城,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和盛亿隆食品集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在这里抱团发展;另一方面,也是相中了阜城的食品产业基础,可以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机遇。”济南超意兴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超说。
而在山东尚鲜汇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董世浩看来,河北的营商环境很适合投资兴业,他们也想通过和盛亿隆在河北的合作,开拓河北市场,进而提升公司在京津冀地区的品牌影响力。
与他同样想法的,还有山东金御坊粮油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剑。“投资大约在一千万左右,争取在河北这么好的环境下,深挖河北市场。”
在阜城县委书记石瑞发看来,阜城县正在努力变“单个招商”为“集群招商”、“独立招商”为“合作招商”、“项目招商”为“园区招商”。“把企业吸附在根治于本地产业链上,才能让企业们‘聚得住’‘过得好’。下一步,阜城将重点针对已落地投产的企业,积极开展走访对接活动,鼓励其‘现身说法’,为阜城招商‘代言’,带动产业上中下游更多企业来阜城创业兴业。”石瑞发说。
“园中园”不仅仅是一种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形式,在阜城县它已经成为食品企业抱团发展、产业聚集升华的内涵沉淀和实体支撑。
而在另一个层面上,去分析阜城县“园中园”模式,更多的是在剖析阜城县乃至整个衡水市招商引资立足资源创新打造新生态的态势和干劲。
诚然,对于一座城市的招商引资工作而言,花香自有蝴蝶来。
编辑: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