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蔬菜种植在传统农业中分属不同领域,而在衡水景县,有这样一家企业,通过推广“鱼菜共生”种养技术,打破传统种养界限,让种养“跨界”“牵手”,通过“一水循环”,实现了鱼菜双收。“鱼菜共生”模式是如何运行,并走上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的?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景县龙华镇的河北增硕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增硕”)的“鱼菜共生”循环种养基地一探究竟。



俯瞰“鱼菜共生”循环种养基地,一排排设施大棚整齐排列,场面壮观。设施大棚内,18个直径8米的圆形鱼池与紧邻的水培蔬菜池通过一条条粗细交错的管道相连,鲈鱼、禾花鲤等在池中欢快畅游,水培芹菜、豌豆芽等长势喜人,工人们穿梭其间,投喂鱼食、采摘蔬菜……公司总经理张建辉走到一处鱼池旁,撩了撩鱼池里的水。“看,通过‘鱼菜共生’循环系统,鱼池里的水经过蔬菜池净化,鱼的粪便和饵料成为蔬菜的无公害肥料,水质好、养分足,养出来的鱼口感好,种出来的蔬菜也鲜嫩!”张建辉笑着说,两年来,公司通过“鱼菜共生”循环种养不仅节约了成本,鱼菜产量和品质也大大增加,每年可生产7茬共50万斤无公害芹菜和两茬共70万斤净水生态鲈鱼,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



2022年,退役军人张建辉通过招商来到景县,看到了龙华镇冬季闲置下来的设施大棚后,他就萌生了搞“鱼菜共生”循环种养的想法。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复合耕作体系。”张建辉指着鱼池和蔬菜池之间纵横交错的管道介绍,通过这些管道,他们将鱼池和蔬菜池连接成一套种养循环系统,鱼池的水24小时循环流入蔬菜池,鱼的粪便和饵料经过二次过滤后进入蔬菜池为蔬菜“施肥”,这些蔬菜在吸收肥料养分的同时将鱼池的水净化,再循环流入鱼池给鱼用,真正实现了“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比起传统的外塘养殖,设施化养殖密度高,容易出现水质变差、死鱼现象。如何防止出现这一状况?在运用水培蔬菜净化水质的基础上,张建辉与衡水学院合作研发了用果蔬残余厌氧发酵而成的环保酵素。“您看,这些酵素就是我们净化水质的‘法宝’!”张建辉指着大棚内摆放的一罐罐液体说:“这是降氨氮的、这是调节pH值的、这是杀菌的,这些酵素既能净水、防病,还能增加鱼池养分。”



“鱼菜共生”循环种养在“鱼肥水—水浇菜—菜净水—水养肥”的生态平衡中,形成了“养鱼不换水、防控不用药、种菜不施肥”的特色。由于整个过程不施农药、化肥,不添加化学药剂,通过“鱼菜共生”种出来的蔬菜绿色无污染、口感好、品质高,养出来的鱼肉质更加紧实、味道更鲜美,具有很高的安全和健康品质,深受市场欢迎。公司种养的鱼菜等农产品订单源源不断,产品销售不仅覆盖衡水本地高端餐饮企业,还进入了北京200多个中高端社区和石家庄500多个居民小区。



智慧农业是农业未来发展方向。在“鱼菜共生”大棚,记者发现了不少“高科技”:每个鱼池都有24小时运转的数控增氧机,还有水质检测盒,可以收集水质信息并发送到智慧农业物联网终端。为实时监测、调节水质,公司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开发了“鱼菜共生微工厂”物联网监测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水体温度、pH值、溶氧度、氨氮比等多维数据进行24小时动态采集、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生成处置方案,开启自动控制程序,进行水流驱动实现循环增氧。“你看,我们从手机上就能够及时查看鱼池水质数据和调节方案!”公司副总经理徐银鹏告诉记者,通过智慧化种养,实现了水循环系统平稳高效运行。


河北增硕“鱼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为景县乡村产业振兴蹚出了一条新路。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帮扶下,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在全县的5个乡镇18个村推广了“鱼菜共生”种养项目,与村集体、农户签订生产订单,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设备、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统一销售,投入少、见效快,带动农户年平均增收8000元,村集体年平均增收5万元,鼓足了农户的“钱袋子”。青兰镇朱加官村的朱胜磊今年承包了5个“鱼菜共生”阳光大棚,说起今年的收入来,他笑了:“种养过程全部统一,我这一年下来估计能增收30万元左右!”


如今,河北增硕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又启动建设了4条鱼菜生鲜产品预处理生产线和1条生物提纯生产线,通过加工鱼菜共生农产品,生产薄荷水饮料、臭鲈鱼预制菜、豌豆苗饺子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公司打造了红色旅游研学基地、农耕文化实践基地、党建文化长廊、“童心向党”实训基地,发展生态农业科普教育和红色教育文化旅游,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展望未来,张建辉不无感慨:“只有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增添动能和活力,将来,我要用‘鱼菜共生’在乡村产业振兴上开辟更新更广阔的天地!”


记者手记: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以高科技、高效能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发挥着巨大作用。河北增硕的“鱼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让养鱼和种菜实现了“跨界”“牵手”,达到了一棚双收,让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共生”。河北增硕在迈向生态化、智慧化、产业化的循环种养模式道路中,为我市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供了成功样本。未来,我市在政策引导下,必将出现越来越多像河北增硕这样的新型农业企业,聚焦农业产业所需,引进更多关键技术,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带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原动力,让传统农业向“新”发展的步伐更快更稳。


摄影: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