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9日,习近平主席复信河钢集团斯梅戴雷沃钢厂塞尔维亚籍职工,为他们点赞。当地时间5月7日到8日,习近平主席应邀赴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这让河钢塞钢员工深受鼓舞,深感振奋。


中国河钢集团2016年收购濒临倒闭的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成立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八年来,中国河钢集团按照"三个本地化"原则运营管理,把斯梅戴雷沃钢厂建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让中塞铁杆友谊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在多瑙河畔的河钢塞钢厂区,新老烧结厂仅一路之隔。作为钢厂新添的"大件",新烧结厂的投产,使得炉料产能由过去每年137万吨提高到180万吨,粉尘排放量小于15毫克/标准立方米,远远优于40毫克/标准立方米的欧盟标准。


像这样的"新大件",河钢塞钢远不止一个。



河钢塞钢热轧车间副主任 内纳德·茨维塔诺维奇:


新的烧结厂,新的煤气柜等等,特别是在我工作的地方,还有新的加热炉和现代化的成品车间,相比于之前,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升。



河钢塞钢烧结厂控制室员工 菲利奇·内纳德:


我们实现了更高的产量和更清洁的空气,对我们城市和国家都是很有益处的。


绿色低碳,是这家钢厂新的标签。斯梅戴雷沃钢厂成立于1913年,曾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但因经营不善、连年亏损而陷入困境,一度濒临倒闭。2016年,中国河钢集团收购斯梅戴雷沃钢厂,9个人的中方管理团队仅用半年时间,就使河钢塞钢扭亏为盈。


8年来,中方团队坚持"利益本地化"的原则,赋予钢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方面实施升级改造,8年间将塞钢原有的20世纪70年代的生产线全部进行了优化,运营收益全部用于钢厂;一方面强化技术输入,河钢先后派出260多名专家带去了具有河钢自主知识产权的26项行业领先技术;同时导入河钢国际、河钢德高等全球化采购、营销服务网络,让塞钢嫁接全球市场,将产品由原中东欧市场逐渐拓展到西欧、美国、拉美等地。



河钢塞钢冷轧车间工程师 史蒂芬·内西奇:


随着更多新技术、绿色产业、环境保护等项目的施行,我相信这家致力于低碳绿色发展的钢厂会越来越好。


变化大的不光是设备升级,还有人的状态。河钢塞钢坚持"用人本土化",除了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首席技术官等由中方管理团队任职,河钢塞钢5000多名职工全部留用,企业高管和部门负责人均由本地人担任。



河钢塞钢热轧车间副主任 内纳德·茨维塔诺维奇:


河钢集团到来之后,我们钢厂员工生活质量大幅提升,民众的安全感也不断上升,我们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河钢塞钢副总经理  王连玺:


我们整个塞钢职工的士气也进一步提升,大家认为自己的生活更稳定了,可以放下心来,来做家庭的旅游规划、教育规划、购房规划。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河钢塞钢管理团队把"尊重"放在首位,坚持"文化本地化",以最短的时间融入当地。复刊塞文杂志,讲述塞方员工的故事,介绍中国历史人文,架起中塞双方员工沟通的桥梁;改善员工福利、进行道路修建、实现村庄供水、慰问军烈属家庭儿童、捐资助学等。



河钢塞钢冷轧车间工程师 史蒂芬·内西奇:


河钢在斯梅戴雷沃运营的诸多项目,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真真正正地为这座城市带来了益处。


八年时间,"一带一路"上的钢铁使者不断书写新的篇章。2016年以来,钢厂累计实现出口创汇约47.7亿欧元,连续多年成为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2023年,钢厂为当地贡献产值7.95亿欧元,占塞尔维亚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15%。河钢斯梅戴雷沃钢厂取得巨大经济社会效应,正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交出的一张亮眼"成绩单"。


今年4月29日,习近平主席复信河钢集团斯梅戴雷沃钢厂塞尔维亚籍职工,为他们点赞。当地时间5月7日到8日,习近平主席应邀赴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这让河钢塞钢员工深受鼓舞,深感振奋。



河钢塞钢炼钢车间主任助理 米洛斯·维莱塔:


习主席再次来到塞尔维亚,我们特别振奋。我们对中国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充满感激和尊重,为能同中国这样的伟大国家成为铁杆朋友感到由衷自豪和骄傲。



河钢塞钢高炉车间副主任 弗拉丹·安德烈吉奇:


来自中国的投资不仅彻底改变了钢厂的命运,也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希望。作为亲历者,我们非常感谢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我们更加期待美好的未来。



河钢塞钢执行董事 宋嗣海:


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带领我们5000名职工在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上,继续把塞钢建设好。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