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衡水日报社副总编辑 刘彦成



春天的衡水,生机勃发,活力奔涌。


“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我市认真传达全国、全省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先后召开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市委常委会会议等,一系列突出特色优势、聚焦专精特新的创新举措,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注入新动能。从广袤田野到繁华街市,从生产车间到研发院所,从生态园区到种养棚室……处处激荡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拔节生长的生动实践,描绘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的新图景。景县“建园强链”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武邑“集群崛起”发展县域经济新增长极,冀州“数字赋能”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新高地,阜城以工业经济筑牢高质量发展“压舱石”,深州设立“桥头堡”科学谋划产业园区,故城通过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3.0版积极拓展合作“朋友圈”,衡水创新港主动对接京津产业外溢、承接科技成果转化……全市上下加快争先进位、勇闯新路步伐,全力构建具有衡水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日前,新修订的《衡水市保留证明事项目录》《衡水市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目录》公布,后者由原来的34项内容调整为37项,涵盖了与群众生活和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高频办理事项,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


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一方面,我市持续强化人才引进措施,大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上周,报道了景县积极融入“大棋局”,20多家企业在京建立研发机构,50多家企业引进京津等地人才130多人,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多家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另一方面,积极构建教育协同机制,通过深入挖掘宣传,提升人才培养、教育潜质。近期,衡水日报社全媒体走基层采风团走进市十三中、桃城中学,深入了解基层教育发展情况,宣传优秀教育教学经验,以党报特有的“温度”助力我市教育事业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4月12日,全市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召开,强调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衡水乡村全面振兴。本报在《乡村行 看振兴》栏目陆续推出《传承历史文脉 激发振兴活力》《特色文化为魅力乡村添彩》《大运河激活小村庄》等报道,分别介绍了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冀州区徐家庄乡冯家庄村、景县华家口村,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优势,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此外,故城建国镇建成百亩小拱棚种植蔬菜基地,枣强推进装配式农房建设试点,饶阳大尹村镇“套种”模式实现一地双收,冀州小寨乡培育3000余亩菊花……我市精心规划5条“观春花”休闲农业线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做好农文旅联合发展文章。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还必须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周,我市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推进会,强调全力打好环保攻坚战,强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严格医疗废物处理等,将衡水打造成健康乐享福地幸福美好家园。衡水湖畔,河北省2024年“爱鸟周”活动启动,掀起全民爱鸟、护鸟,共建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热潮。春风和煦,在市区越来越多的公园绿地,樱花、紫叶李、山桃花、西府海棠等绚烂绽放……节假日,随处可见市民外出踏青赏花,游园打卡,健身锻炼的身影,群众尽享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号角已经吹响,奋斗正当其时。让我们深刻把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共同开创衡水高质量发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