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勃发。


  走进枣强县嘉会镇前十七户村,白墙红瓦,房舍俨然;路面整洁,一尘不染;空气清新,生机盎然……好一幅产业兴旺、环境优美、邻里和睦的乡村振兴“诗意图景”。


  “这是村里的‘百草园’,春种秋收夏赏花,不仅可以发展农业产业,还能发展旅游业,一举两得。”四村(前十七户村、马田村、小召村、岳家庄村)联合党总支书记闫连辰非常自豪地说。



  近年来,前十七户村以中草药种植为产业支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道路上谱好了“三部曲”,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谱好“产业曲” 激活造血功能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嘉会镇在发展特色农业上,从未停歇。2020年10月,嘉会镇在前十七户村引进了本草苑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这也成为嘉会万亩生态园林观光区的新晋组成部分。


  “‘小药材’助力大振兴!”嘉会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雨介绍,目前,中草药种植面积达1700亩,前十七户村及周边村日用工人数达120人,人均增收7500元,使群众实现了持续增收。


  “我们村好多人都在这里打工,离家特别近,收入也不少,大家都愿意的嘞!”正在基地劳作的村民闫广新乐呵呵地说。


  为了丰富基地的中草药种植品类,前十七户村积极对接保定市安国市,种植了杜仲、板蓝根、防风、射干、紫苏、丹参、黄芩等多种中草药。为提高种植户和务工人员的种植技术,村里多次组织大家去外地参观学习、培训,有效推动村民向现代新型农民转变。



  在基地晾晒场,地上铺满了中草药。“收获后,必须经过晾晒,才能更好保存。你看,这是基地的棚式阳光房,用来晾晒中草药。”基地工作人员闫留所说。


  晾晒、分拣、烘干、切片、制茶、包装……前十七户村不断完善中草药种植产业链条,形成中药材初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还可增加用工岗位200个。基地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步履铿锵。


  谱好“文化曲” 树立文明新风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在前十七户村综合文化广场的文化宣传栏上,张贴着“前十七户美丽庭院示范户光荣榜”“前十七户‘最美家庭’光荣榜”,通过图片展示和事迹简介,让文明和谐的乡村新风感染着来广场游玩的每一位村民。



  “新时代新风尚,我们要让老百姓办事儿又省钱又省心!”闫连辰坚定地说。村里的红白理事会规范了花费标准,有效杜绝了攀比之风。


  “原来,村里有老人去世,每家都需要花费好几万,大家都互相比着看哪家喝的酒好、抽的烟贵。现在不一样了,村里明文规定了标准,大家按规矩办事儿,都知道节俭啦!”村民闫连侠感叹道。


  不仅要除歪风,更要树新风。


  在前十七户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摆放着许多表演用的物品,大鼓、锣、服装、装饰用的彩带……闫连辰说:“房子冬暖夏凉、宽敞明亮,每逢村里有各种活动,大家都来这儿。”


  送“福”字送春联、婚姻家庭教育大讲堂、“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垃圾分类”主题宣讲等,这些活动丰富着村民的精神世界,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充实。


  除了公共文化建设,前十七户村还深入挖掘民俗非遗美食文化底蕴,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美食节、传统手工艺展等文化主题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谱好“生态曲”美化人居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春暖花开,几名老人悠闲地围坐在小广场上晒着太阳,呈现出一派舒适祥和的景象。


  “现在,不仅村里组织打扫卫生,就连村民们出门看到垃圾,都会自觉地收拾干净,环境卫生这方面做得确实相当好。我们出来转的时候,心情也舒畅。”村民闫金朋高兴地说。


  一村一落皆是景,乡村环境美如画。



  前十七户村以打造生态宜居和美乡村、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为目标,把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村庄“颜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每周组织党员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对村庄内外、道路沿线、房前屋后进行常态化清理整治,保障村庄持续性整洁。


  同时,村里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村中事务、志愿服务等活动,助推人居环境再提升,持续扮靓乡村“颜值”。截至目前,全村拆除违建多处,栽种绿植花卉、安装路灯、安装健身器材,完善村内公共基础设施,村民的生活品质更上了一层楼。


  如今,前十七户村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处处朝气蓬勃、风景正好,一幅农村美、乡风和、产业强、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见习记者  崔朋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