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湖城春早。在衡水广袤大地,田间地头已然热闹起来,春耕春管、春灌春浇、剪枝疏花……一个个劳作的身影,一曲曲春管“奋进歌”,与这片肥沃的土地交相辉映,勾画着最生动的田园画卷。


 


桃城区郑家河沿镇北沼村:棚内疏花果香飘


 


3月6日,位于郑家河沿镇北沼村的广聚农业科技(衡水)股份有限公司和美采摘园大棚内,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大棚内,鲜艳欲滴的草莓颗颗饱满,白的、粉的、红的点缀在翠绿的叶茎中,惹人喜爱。目前正值草莓的销售旺季,为了有效提高草莓果实质量,工人们搬着小马扎时不时挪动一下位置,手里熟练地为草莓秧子掐茎疏花,忙得不亦乐乎。



“科学合理摘除匍匐茎、疏花疏果,既可以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又可以提高草莓的品质。”公司技术人员李娟说。


春风中还带着一丝寒意,棚内却暖意融融,黄橙橙的沃柑挂满枝头,有的枝桠被水分十足的沃柑压得“抬不起头”,垂落在地。李娟指着沃柑果树根部说:“你看树下面这个黑色的土了吗?这是蚯蚓粪。咱们这儿主打一个绿色环保,实施化肥、农药双减管理,我们用的是生物性有机肥——蚯蚓粪,它不仅是良好的腐熟有机肥料,还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呢。”


据了解,和美采摘园采用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棚内使用臭氧消毒、生物和物理防治病虫害、物理趋性防虫、熊蜂授粉、水肥一体化等高科技管理措施,保证农产品的绿色环保。



“现在能采摘的有草莓和沃柑,草莓有5个大棚,占地10亩;沃柑有2个大棚,占地4亩。我们并不是一味的追求高产量,而是把高品质放在第一位,草莓、沃柑商品果每亩产量要控制在3000斤左右,疏花疏果就是这个目的。”李娟自豪地介绍。


广聚农业科技(衡水)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集自然生态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都市休闲农业。其中和美采摘园主园区现在有24个温室大棚,占地300亩,主要以“南果北种”为特色,种植草莓、蓝莓、桑葚、火龙果等近十种水果作物,热销周边大型商超、水果店、社区团购等。不仅让市民在北方品尝到了南方味道,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有效帮助群众增收。


 


冀州区北漳淮乡北内漳村:“去弱留强”剪枝忙


 


3月8日,天气晴好,正是修剪果树的最佳时机。


北漳淮乡北内漳村的果树地里,一行行苹果树、蟠桃树按照品种划分区域,整齐有序。种植大户刘其利抓住有利管护时机,招呼着工人一起给果树剪枝,为今年的稳产增收打基础。



“这剪枝啊,看着简单其实学问大着呢。果树和果树之间交叉的树枝得剪一剪、疏一疏,给果树生长留足空间,太密的话不仅太阳照不到,结出来的果子品质就差。”技术员李东升说,“这一次修剪,是一年生长的基础,至关重要。通过剪枝,不仅改善了光照和通风条件,防止病虫害发生,又能缓冲春季过旺的生长趋势,保证果树稳花稳果、优质高产。”


剪枝期间,刘其利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在连续接了好几个电话后,刘其利笑呵呵地说:“这不,都是老客户们的预约订单,说明老客户们信任我、支持我。现在我的果林面积230亩,果树23000余株,今年预计每亩产量在3500斤左右,年产总量约75万斤。”



伴随着电动刀剪枝得“嗞嗞”声,被修整过的果树在太阳照耀下,仿佛被唤醒了沉睡的生命力,向着春日的阳光努力伸展枝桠。


 


景县广川镇高木客村:科技增收“新农人”


 


春回大地,阡陌纵横的农田里,绿油油的小麦苗一望无际,今年早春的大雪为小麦提供了充足的水分,长势正旺。


3月10日,广川镇高木客村,61岁的郑建星正在检查自家的农业无人飞机:“常言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你看!这开春干活儿之前还是需要提前检查检查,不能让这个‘好帮手’耽误了农时。”


随着现代农业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规模化发展的转变,郑建星也看到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便利。2021年,郑建星在获得全家的支持后,通过无人机技术人员郑爱升的指导培训,通过相关考试并获取“农业无人飞机操作许可证”。


随后,郑建星投资5万多元购进了一台农业无人飞机,初期在自家地里试验进行无人机施肥作业时,村民们争相围观。


“哎呦,当时村里的人们也是看热闹,毕竟这无人机不便宜,再加上我岁数挺大了,这种高科技的东西对我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幸好没给自己丢脸。”岁月磨平了郑建星脸部的棱角,勾勒出一道道皱纹,却没有磨掉他与时俱进的精神。


下午5时,郑建星站在地垄前调试无人机,老伴刘章站在旁边调配农业无人机专用飞防药剂、加水稀释、放置水箱……两人配合默契,随着郑建星的操作,无人机搭载着调配均匀的飞防药剂,缓缓升至距离地面3米处,按照已设定的播撒区域开始在麦田上空穿梭作业,高速旋转的机翼形成巨大的气流,推动药剂均匀地撒在小麦上。



无人机低空喷洒药剂与传统人工喷雾器相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可大规模作业,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标准化、机械化用药还能减少药剂对农田环境的影响。


现在,“新农人”郑建星承包了50亩土地,成方连片,小麦、玉米轮季播种,每亩地年产量在3000斤左右,年产值约17.5万元,每年净收入约9万元。另外,郑建星还利用无人机对外作业,每年增加8万多元的收入。



 春管正当时,莫负好春光。农民精准、精细的田间管理,加之辛勤挥洒的汗水,终将迎来沉甸甸的丰收季。农民更富裕、生活更美好,新时代的“田园牧歌”愈发嘹亮、高亢。


文/图    见习记者  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