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腊月,就有了年的气息。腊八节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它好像是年的临门一脚,迈过去年味就越来越浓了。
每年腊八节的前几天,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她要准备好过节的食材,在腊八的早晨,做一顿可口的腊八粥。
做腊八粥需要八种食材,具体用什么,没有统一规定,只是按照每家的条件,依据个人口味和喜好,凑够八种就行。母亲常用的食材是大米、小米、绿豆、小豆、花生、小麦粒、大枣、核桃仁等,冰糖是额外算的,不在八种食材里面。母亲对食材的要求很严格,每一粒米、每一粒豆、每一颗枣,都要仔细检查一遍。坏米、哑豆、虫蛀的枣和核桃,都要拣出来,生怕吃着坏的,影响过节的食欲和心情。
食材准备好了,就是做粥了。做腊八粥的方法更讲究,更费时。
小时候,生活条件差,做饭都是烧柴火。母亲通常会天不亮就起床,将淘好洗净的食材放进锅里,添上水大火烧开,然后再小火慢慢煮。母亲坐在灶台前,红红的火苗映在她的脸上,轮廓分明。腊八粥起码要两个小时才能熬好,母亲就一边烧火一边剥蒜。这天还有腌腊八蒜的习俗,把剥好的蒜瓣放进玻璃瓶里,倒上食醋,放在阴凉处静置。大年初一吃饺子时,人们蘸着酸中带辣的腊八醋,就着绿如翡翠的腊八蒜,吃得不亦乐乎。
小时候,我们常常围在灶台前,着急地问母亲:“为什么做腊八饭需要这么长时间呀?”母亲笑着说:“你们现在还小不明白,大了就知道了,熬腊八粥就像一家人过日子,各有各的秉性,凑在一起慢慢熬,慢慢地适应了,习惯了,融合到一起了,才能出来滋味,心急是不行的。”
后来,生活条件逐年变好,家里先是有了蜂窝煤炉子,再后来用上液化气、天然气。做饭不用再烟熏火燎了,可是腊八这天早晨,母亲总是早早地起来,看着沸腾的饭锅,时不时加水、搅动、调整火苗的大小,直到飘出腊八饭的香味,把筷子插到饭锅里不倒下了,才大功告成。
母亲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不如以前硬朗了。为了减轻母亲做饭的负担,我在腊八节的前几天,买了一个全自动的电饭煲。我反复演示了几次,母亲就用笔把使用的步骤记下来,自己琢磨了两天,终于会用了。
腊八节的头一天晚上,母亲把各种食材放进锅里,加好水,然后选择模式,预约定时。第二天早晨,打开电饭煲的盖子,腊八粥的香味扑面而来。母亲笑了,连声说:“这个东西好,真好呀!”
作者:孟海涛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