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6时刚过,衡水市冀州区昌成路上的便民市场就已经人来人往了。“自从搬到了这个规范整洁的便民市场,再也不用到处‘打游击’了,而且生意也比以前好了不少呢!”商贩老李在路缘石上的便到处摊开一张编织袋,摆好瓜果,经过简单布置就开始营业了……这是冀州区设立马路“微”市场探索城市治理的新模式,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和百姓幸福指数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马路占道经营既影响城市环境和市容市貌,也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如何让“路边摊”既有“烟火气”又能“规范化”一直是冀州区城市管理的难题。今年以来,冀州区从“地摊经济”入手,经过实地调研和征求商贩意见后,在流动摊贩较多的小区周边设立多个临时便民经营点,着力打造马路“微”市场,逐步形成政府“搭建平台”、商贩“摆摊经营”、居民“方便购物”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今年70多岁的韩爱娣家住冀州城区附近的乡村,自家种的蔬菜吃不完,便经常来城区摆摊售卖。以赚点生活费。韩爱娣告诉记者,以前做生意是随便找个路边,没有固定场所,遇上城管执法,就开始“躲猫猫”。自从惠民街设立了便民经营点,自己入驻后就有了固定的位置摆摊,无需再到处奔波。“现在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做生意,顾客也能及时找到咱,生意也比以前好了。”看着自己摊前来来往往的顾客,韩爱娣心里高兴,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马路“微”市场的惠民举措,不仅让商贩受益,同时还方便了城区居民。“我们小区周围之前没有便民市场,想买点新鲜蔬菜水果需要跑到很远的大超市或者商场,现在家门口建了马路‘微’市场,环境规范整洁了,生活也方便多了,为政府建设的这个马路‘微’市场点赞!”家住在冀州区锦绣华府小区的市民张永生一脸兴奋地说。


据了解,为真正将马路“微”市场建设成为百姓受益的“民心市场”,马路“微”市场周边还配套建设了小型停车场,安排了专职管理员及保洁人员,同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还定期对便民点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保障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建设马路‘微’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让选址设点‘有据可依’;坚持柔性执法,引摊入市,让流动摊贩‘有家可归’;打响品牌,扩大市场,让更多农户‘有利可得’。”冀州区综治办负责人吕翔说,今后将进一步规范流动摊贩管理,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力争实现城市文明与农户增收共赢。


通讯员 樊加伟 王永生 陈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