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空气中带着燥热,衡水市区新华路附近的小区里,一户人家时常传出悠扬悦耳的古琴声,让听者浮躁的内心很快安宁下来。古琴的演奏者便是古琴艺术九嶷派第五代弟子刘丽英。
日前,记者来到刘丽英家中,年逾花甲的她娴静温和,气质典雅。只见她端坐琴前,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抹、挑、勾、剔、打、摘......刘丽英静心弹奏,一首古琴曲悦于耳边,琴声舒缓悠扬,让人身心宁静。谈起与古琴结缘的经过,刘丽英娓娓道来。
受外祖父影响,刘丽英自幼喜欢传统文化,还学习过二胡演奏。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古琴演奏者陈雷激表演古琴《太古遗音》独奏。听到幽远、肃穆的古琴声,刘丽英被瞬间吸引住。刘丽英说:“那时候是我第一次听到古琴乐,心想世界上怎会有如此好听的声音?”提起自己与古琴的首次“邂逅”,刘丽英的眼里满是喜爱。从那刻起,她便迷上了古琴,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弹奏古琴。随后,她遍访名师,学习古琴弹奏。2016年,在朋友引荐下,有了一定基础的刘丽英来到北京,正式拜房山区非遗项目古琴斫制技艺传承人 、古琴艺术九嶷派传承人孔德辉为老师,继续学习古琴弹奏,成为九嶷派第五代弟子。
传统的古琴弹法对手势、顺序很有讲究,哪根弦用哪根手指弹,指法如何都很严谨。“孔老师的教学很严格,一段音乐连续弹五次或者十次,如果有一次错,就要重新弹,都弹对了才行。”刘丽英告诉记者,古琴弹奏时不能带护甲片,学琴没多久,她的指尖就划出口子,流血不止,甚至磨出了血泡。“每次流血就贴创可贴,一上课就得把胶布撕了练,常常练得琴弦上都是血。”刘丽英说得云淡风轻,“十指连心,一开始很痛,但是这么坚持练了3个月,竟然也就不痛了。”3个月后,刘丽英将古琴的基础指法和练习曲都学会了。
学古琴并不简单,古琴有“难学易忘不中听”的特点,“一首曲子如果几天不弹,就容易忘掉,弹不熟练就会不好听。”刘丽英说,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甚至同一人不同情绪时,对琴的领悟都差别甚大。为了练好古琴,刘丽英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练习,在她看来,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学琴不仅是操缦技艺,更要将个人修养和学识融入琴音。就这样,凭着勤奋和执着,刘丽英的古琴演奏技艺不断精进,如今,她已经会弹奏《平沙落雁》《流水》《梅花三弄》《心经》《渔樵问答》等20多首古琴名曲。与此同时,刘丽英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学古琴、弹古琴、教古琴。古琴已经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刘丽英表示,自己特别喜欢古琴的声音。“它声音非常独特,每一次聆听都能感到它的安静悠远。‘静’可以说是它最大的特点,不仅是指抚琴时需安静的环境,更指抚琴时需安静的心境,只有心静才能弹出高水平的曲子。”
采访中,刘丽英告诉记者,古琴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琴艺术是我国第一批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乐器艺术。在北京学艺多年后,刘丽英于2020年回到衡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她想将弹奏古琴的技巧与心得毫无保留地教给更多家乡人,希望大家了解古琴、爱上古琴、传承古琴。
摄影 夏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