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年多来,港航部门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从竞争走向竞合,共同建设京津冀世界级港口群,携手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走深走实。


“行走京津冀,聚力开新局”,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实践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六集《关港携手  打造京津冀最便捷“出海口”》。


这家企业一年如何省下200万?


晚上八点,来自欧洲的“美润马士基”轮满载集装箱货物,准时靠泊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进行装卸作业。在船舶到港之前,代理报关的天津捷嘉物流有限公司现场经理孙政,已经熟练地通过“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为北京的一家进口企业办理好缴费及预约提箱手续,生成预约信息并通过平台预约车辆,在货物预计进港时间段内办理提箱手续。



随着集装箱码头岸桥桥吊缓缓落下,满载着进口货物的集装箱从船上稳稳地装卸至运输车辆上。卡车开动,依次通过机检设备,海关“千里眼”——智能审图系统随即启动,扫描货物图像并开始自动分析。仅3秒钟,智能审图即判断“未见异常”,经人工再次确认后,货物放行,即刻运往货物目的地河北省。孙政对着电脑核对单据,同时还能指挥若定:“我们进口了一个集装箱的冷冻猪头肉,采用船边直提模式,基本上当天就可以送达抵达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区。”


长长的运输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被耽搁,都会直接影响产品品质,这对冷链行业而言至关重要。孙政坦言,以前现场经理这个工作流程复杂,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每当一批货物来时,工作电话几乎就没有断过,每个环节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如今有了新的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企业服务京津冀三地客户的效率大幅提高:“举个例子,之前来货,船什么时候到港我们不清楚,到港后货运车辆我们还得现找,送货周期要延迟1到2天,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及时的找到疏港车辆,最快速度把货送到客户手中。”



“想尽一切办法让冻品保鲜”,作为我国冻品进口的第一大口岸,天津口岸的冷链通关效率在全国口岸领先。


孙政手中拿着一份地图,上面的几个点位是企业服务京津冀三地的冷链物流送货点,按照现在的通关节奏,河北省最远的区域也能在三个小时内送达,而天津周边区域基本上两个小时之内就可以送到,更快捷、更高效也让这家物流企业省下了一大笔费用。孙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集装箱从船上卸下来存放在堆场,为了保证冷链货物的新鲜程度是需要接电的,这就是码头的打冷成本。货物在码头存放的时间越长,越容易面临价格波动,损坏的概率也越大。像我们公司每年的差不多是6000个货柜冻品,算下来全年差不多能节省200万。”


全国首创


新平台颠覆传统港口作业模式


这省下的200万带给企业满满的获得感,源于天津海关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在京津冀三地推广应用的“出口抵港直装”和“进口船边直提”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搭建“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实现对传统码头作业和通关模式的改革。天津海关物流监管处副处长李刚向记者讲起了长久以来在港口通关时遇到的痛点堵点:“这其实是传统的港口作业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前货物到港之后要先在码头落箱,落箱之后企业再报关,报关缴税放行之后企业才向码头去申请提箱,这就是传统的港口串联作业模式。”李刚说,受制于信息化手段不发达,串联模式符合当时港口运作的基本情况,但也造成了提箱周期比较长的问题,有时需要1到2天时间。



如果想提高港口整体的通关效率,最理想的方式就是货物到港,车队直接有序进港进行装卸作业,这就省去了落箱到后方堆场再次提货“一进一出”的两次搬运,也就是进口货物的船边直提。要想实现这一模式就需要货物在到港前就完成进口通关的报关、缴税等一系列流程,这在以往是很难实现的。但港口智慧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给这一模式创造了条件。天津海关就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通了海关、港口、航运多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创造性地搭建起了“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解决这一难题,李刚就参与了这一平台的建设和若干次的迭代升级:“关港集疏运平台建设之初,实际上是在货物集疏运环节引入了网约车的理念,实现了车、货、船三维的匹配功能,为拓展船边直提、抵港直装这种改革模式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科技的抓手,也能够让港口的集疏运作业实现零等待。”


这样一来,船舶从上一个港口出发后,货运代理、货主、码头都能通过平台实时了解货物行进到哪儿,船舶什么时候抵达天津港,如何对接车队用最高效的方式进行接卸并送达客户。



据统计,“直提直装” 改革在天津港开展四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船边直提”模式帮助企业将进口提箱时间从1—2天压缩至最短1.5小时;出口货物也不需要再提前5—7天送到港口,并省去了港外堆存环节,为企业节省约3天的出口生产时间;每年减少码头机械操作约30万次,节约225万度电和26万公斤柴油。


平台预约集疏港车辆

一键轻松搞定


以往对经常进出天津港集疏港的货运车辆而言,最苦恼的事就是空驶,车辆拉着货物到天津港装船是重箱,而回程什么时候能拉到活,能不能精准匹配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是个大难题,“车队规模越大越难精准匹配,空驶就是浪费,经常是司机辗转好几个地方才能回去。”行果智运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陆运负责人张磊坦言。



在“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引入了网约车的模式后,能够迅速为物流企业和司机实现回程接单。张磊公司旗下有200多辆货车,是2022年首批入驻平台的企业之一,现在每天都能通过平台接单并分发给最近距离响应的司机:“货主在平台上发出需求,所有在平台上注册的车队、企业都能收到通知,接到任务后就可以派车自行前往。”试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张磊发现,通过版本迭代,这个新平台精准派单的能力更强了,“比如说,划定一个电子围网,在1公里、3公里之内附近的车辆优先接单。我们也会在接单后分发给经常跑这条线路、回程顺路的司机。再比如说有的司机从天津港去石家庄的次数最多,这一单就会优先给到他们。”在使用“关港集疏港智慧平台”以来,张磊的企业最大程度实现了重箱去重箱回的双重匹配模式,就让车辆减少了空驶降低碳排放,还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40%以上。



天津海关、北京海关、石家庄海关三地海关还共同围绕企业关注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系统性梳理,关港多方按照三地代理企业、运输车队等不同情况,梳理发布各版本“直提直装”作业流程,提高了作业环节的友好度,保障港口提箱和集港作业高效畅通。截止今年6月25日,关港集输港智慧平台已经认证了司机2.7万名,车辆2.3万辆,累计开展业务量超过了500万箱,京津冀企业的业务量位居平台的前三名。李刚说:“就是要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帮助三地企业更充分的运用网上预约、提箱叫号、分类作业这些便利化的港口集疏运服务,用新的作业模式和好的科技手段,促进港口提箱作业效率高效畅通,打造京津冀最便捷“出海口”,助力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再提速。”


编辑:姜长淼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