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位至副厅,一个是平民百姓;从第一次通信到第一次相见,用了30年;从第一次相见再到今天,又过了11年之久,时间跨度长达41年。41年间,我从一个18岁的农村孩子,走过了农村、工厂、机关,明年即将退休;他则经历了军校、战场、职场,已退休6年,而今“归隐”太湖叶山岛。这便是我与大地旅人(化名)亦师亦兄亦友绵延了41年“君子淡如水、聚散总有时”的友情故事。
1981年我18岁,两度高考名落孙山回家务农,在田野上做起了诗人梦。一日,我的同村同学杨少武从部队回乡探亲,与我谈起他在石家庄住院时认识的同室病友大地旅人,说他是一位部队青年诗人,此时正为出版社编辑一本幼儿读物《新童谣》,听说我也喜欢写诗,便约我写点儿歌。我欣喜若狂,很快就与大地旅人联系上了。1982年11月,《新童谣》一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我的两首儿歌被编了进去。
可以说,大地旅人是我诗途上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友加兄长。在我的恳求下,他先后两次寄来了他的学诗笔记本,大约七八万字,那是他的写诗感悟,真可谓千金难得。遗憾的是,这般珍贵的东西在我后来的搬家中遗失了。后来,大地旅人到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进修学习,给我写了一封信后,我们便断了联系。
2001年夏天,原冀州市政府的一位领导打电话给我,说昨天与大地旅人在一起吃饭,他现在某新闻单位工作,并且还担任着领导职务,席间问起了我,并转告了我他的手机电话及家庭电话。之后,逢年过节,我们都要通个电话,互致问候。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地旅人写给我的一首诗《一切都会萌发》,曾无数次点燃我心中的梦想。2002年,我将这首诗中“春风吹拂的枯枝会长出新芽,雨露滋润的古莲会绽开新花”两句诗,请书法家关永昭先生写成一副楹联,并精心装裱,想找机会把大地旅人20年前写给我的诗再以这种方式回赠给他。
2009年3月21日,我开设了“流浪诗人宛凝”博客。3月26日,网友“大地旅人”浏览了我的所有博文,并一一评论。随后,又发现他发过来的一张纸条:“你还没有猜到我是谁吗? 你的反应可真够迟钝的。”至此我才明白,大地旅人正是我的“未曾谋面的诗兄”。
2010年2月3日,大地旅人在他的新浪博客上发出了近5000字的博文《一个跨越二十八年不是故事的故事》,娓娓讲述了他与我之间的故事。后来,大地旅人偶尔一边工作,一边在南方一个小岛上疗养、写作,陆陆续续近两年,我们也未能见上一面。
神交三十载,今日始相逢。2011年2月19日傍晚,在省城石门公园门口,相识30年但未见一面的一对老朋友的手终于第一次握在了一起。当初朝气蓬勃的一对年轻人,如今都已在人生半百间了。我跟着大地旅人走进了他的家,竟然不知从何说起,我们只是各自回忆这30年间的人生起浮,谈人生,谈人性,谈遇见,谈感恩,品味我们走过的涩凉喜伤。大家百感交集,30年仅仅是在挥手之间啊!
2015年11月,我和爱人去苏州旅游,我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出了一些苏州的照片。大地旅人打电话告诉我,他就住在苏州太湖叶山岛上。24日上午,我们赶到了叶山岛,他正站在在蒙蒙细雨中的公路边等着我们。叶山岛四面环湖,他所在小区环境优美,花红柳绿,门口正对着太湖。他说,自己马上就要退休了,爱人在美国给女儿带孩子,但他不习惯美国的环境,还是喜欢叶山岛的宁静。
当天下午,大地旅人带我们去游览太湖西山岛的一个古村落——明月湾。相传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携美女西施曾在此共赏明月,古村由此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刘长卿等都曾到此,留下了赞美明月湾的诗作。我的这位老兄曾多次带来看望他的朋友到这个依山傍湖、终年葱绿苍翠、深得桃花源意境的古村落。我猜想,这如诗如画的明月湾也许就是大地旅人心中的桃花源吧!
回到叶山岛已是黄昏时分,依旧是烟雨迷蒙,但冬季的太湖已生出几分寒意。大地旅人请我们夫妻俩在路边的小饭店吃了“太湖三白”特色宴,喝的是黄酒,谈了很多很多。当晚,我作打油诗《叶山岛遇故知》一首记之:
家乡故知遇太湖,灯暖酒热雨声疏。
今夜不谈名利事,只问老友可幸福。
2017年秋天,退休一年后的大地旅人把家搬到了叶山岛,并申办了一张江苏“绿卡”,声称“从此安心做岛民”。他发微信说:“有诗书相伴,草木为邻。寄情于山水,相忘于江湖。偶尔兴起,或为访古探幽之旅;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前不久,我将2015年写给大地旅人的一首诗,请我的老师、书法家杨武铮先生写成一幅书法,想择机送给他:
身在烟波浩渺中,叶山岛上听鸟鸣。
胸中纵有千重浪,愿做太湖一蓑翁。
作者:杨万宁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