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我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广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双元制’本土化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促进高等教育转向应用型发展。”


“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制”,是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全过程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成功的模式之一。近年来,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努力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学校培养模式创新,育人质量提升,企业用工紧张缓解,人才优势集聚,学生技术技能增长,就业质量提高,形成“三方共赢”良好局面。今天,我们刊发这篇报道,以飨读者。


校企合作、产教学生在瑞丰公司上实训课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但在当前发展中,“校热企冷”“融而不合”“两张皮”现象仍较普遍。为了破解这一瓶颈,近年来,衡水科技工程学校顺应国家职教政策导向,积极与河北瑞丰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通过实施“双元”育人模式,走出一条职业教育发展的通途大道。


自2019年校企双方合作以来,已初步形成具有衡水特色的“123456”人才培养新模式,即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1个出发点;明确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共同实施学训交替的2个育人主体;明确“学生学得来、工作用得上、企业留得住”3个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学生教学实训、教师“双师型”培养、学校科研创新、企业员工培训为载体的4个合作平台;划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生产实训基地”“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和“促进校企文化融合”5个关键领域;实现校长与厂长、专业与产业、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作业与产品、实训基地与教研中心6个深度对接。在成功探索的基础上,本学期,该校又将焊接专业纳入产教融合。截至目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共有数控技术应用、数控加工、3D打印技术、模具装调与维修、焊接技术、电气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应用7个专业800多名学生受益于“双元”育人模式,成为或即将成为“德技双馨”的衡水工匠,校企“双元”育人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美丽的校园


寻求多元契合点 打牢校企合作根基


企业有用人需求,却招不到合适人才;学校有科研优势,却转换不成生产力;毕业生想大展宏图,却不符合企业的需求。这样的矛盾,即便在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当下仍然比较突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校企合作中两大主体——企业和学校合作动力存在差距,合作深度和广度不足,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有实质性的成效。如何寻找校企合作中双方的契合点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市领导到瑞丰公司指导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和河北瑞丰科技有限公司牢牢把握五个契合点,紧紧纽在一起,激发共育技能人才的内生动力。学校“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育人目标与企业“德技双馨”的人才需求相契合,双方均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优化专业设置与企业打造产业优势相契合,双方均将自身发展融入我市打造“3+2”主导产业和“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规划布局,专业调整围绕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专业优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校课程改革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契合,瑞丰科技完整的智能制造岗位链条及专业技术队伍,为课程对接岗位改革奠定了基础;学校注重教育型企业实习实训与企业建有学生宿舍、食堂、操场和完备的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相契合;学校推进高质量发展与企业实施技能人才储备、打造区域集聚优势的发展战略相契合。校企双方共同的志向与价值需求,为推进产教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实施“双元”管理 保障基地稳定运行


2020年下半年,科工与瑞丰共同建设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同打造学生教学实训平台、教师实践创新平台、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企业员工培训平台四个社会共享平台,切实满足校企双方内涵发展创新的需求,把校企合作由原来单纯的企业用工变成了技能人才的综合培养,把原来单一的实习实训变成了四位一体的全面推进。


校企双方围绕基地的正常运行和功能的充分发挥,按照实质融合的原则,创造性地构建了“双主任”管理的决策机构与组织体系。即“衡水科工与瑞丰科技产教融合基地管理委员会”,设两名主任,分别是由学校与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职业教育综合管理科、工厂岗位管理科、技术研发科、后勤保障管理科4个职能科室,均由校企双方的业务骨干组成,形成了校企无缝对接的共同管理体系。


企业教师手把手进行实习教学


通过实施共建共管,既稳定了学生实习实训,提升了基地培养内涵,又提高了企业管理人员的职教素养和人才培养管理能力,逐步使企业能够独立承担职业院校实习实训任务,变目前的“一企一校”合作为“一企多校”合作,最终培育成产教融合型企业,成为“永不退役”的实习基地。


实施“双元”共育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衡水科工与河北瑞丰在合作中实行“双元”教育,将学生学习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由校企共同负责教学及学生管理,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考核学生业绩,积极探索校企双主体管理机制,共同培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对应企业岗位重构专业教学内容。将企业关键流程、关键岗位需要的技能以及企业最新技术,融入教育教学,使知识点和技能点一一对应,变成学生的学习任务。校企联合开发并定期更新教材与信息化资源。衡水科工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将瑞丰科技3条生产线30个生产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转化为智能制造等工科专业18门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培训的方向性,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习。学校还将劳动教育、德育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融入实习实训,按照企业的管理制度、纪律规范要求学生,树立其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使学生身在校内,心已入行。同时,双向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和校园文化进企业,如在师生与企业员工共同生活的实训基地开设乒乓球室、篮球场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参加市文艺演出;学校技能大赛上,企业员工与学校学生同台竞技,强化校企交流。


学生在瑞丰公司上实训课


教学过程学训交替,基地教室向生产车间延伸,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上午在培训教室跟着学校教师或企业技师学习理论课程,下午跟着有带徒经验的技工师傅进行实践操作,工学交替,及时巩固知识。学校系部驻厂教师每天到学生实习岗位协助企业进行管理,与学生吃住在一起,全程陪伴。教室与车间场景不同,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的角色也随之转换。经过两三个月的企业实习,企业根据量化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除了核心技能点,学生的实习表现、纪律观念、思想作风、核心价值观以及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质量监控等也要作为评价内容,既考核了学生的课堂所学,又关注了学生德育成长、职业素质和职业潜质,帮助学生树立起“爱学习、练技能、勤劳动、作工匠”的自觉。


2021级高数1班双胞胎兄弟王石鑫、王石磊,2021年5月到瑞丰企业实习,二人很快出徒,并且进行了两次岗位轮换,总能超额完成实训任务,日计件工资可达到170元。凭借出色表现,王石鑫被车间主任任命为带徒师傅,已指导三名社招员工出徒。“实习期间,感觉在学校学的与在企业做的差别不大,专业与岗位无缝对接,直接进企业接触实际生产很快就适应了,并且自身技能得到很大提高,这在以前是没想到的,将来就业更有信心了。”两兄弟感慨。


瑞丰优秀实习学生“双石兄弟”


像王石鑫、王石磊一样感受到“双元”育人模式魅力的学子还有很多。在这种特色育人模式下,人才培养的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供不应求。该校毕业生已成为支撑我市企业健康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


深化产教融合 实现多方共赢


衡水科工与河北瑞丰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真正架起校企合作的桥梁,实现学生、学校、企业多方共赢。


部分优秀学子在河北瑞丰实习后主动留在企业,已经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2020年8月到瑞丰公司实习的2016级数控系学生刘志彬,是“双元”育人模式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目前,刘志彬已经正式入职瑞丰,还成为了技术骨干。对此,他满意地说:“正是校企这种特色教育模式,让我不仅拥有了更多的实训机会,而且所学专业直接对接企业岗位,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非常有获得感、幸福感。”


驻瑞丰实习学生成人礼


瑞丰公司副总经理谢飞表示,产教深度融合,实行“双元”育人模式,契合了当前校、企、生三方的共同需求,是一种共赢的举措。“对企业来讲,一大好处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企业生产实际,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学生在毕业之前已经提早接触工作岗位,毕业之后就能无缝衔接,独当一面。对企业获取人才来说,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帮助。”谢飞介绍,如今,通过校企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学校像企业、教室像车间、课堂像工段、教师像师傅、学生像学徒、教案像图纸、作业像产品”已成为现实。


而对于学校来说,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深入到企业生产一线,熟悉了企业生产流程,提升了实践教学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提升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学校协助企业依托省级“邢贵宁大师工作室”实施联合技术攻关,增强校企合作的业务认同,助力教师与企业员工素质双提升。2020年6月,学校安排河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正高级讲师、电气工程系主任邢贵宁,带领本系专业教师和部分学生参与并主导瑞丰企业科技缸体、缸盖清洗自动化生产线升级改造的技术攻关。经过近10个月的研发,新的生产线已经完成调试。该自动化生产线采用西门子PLC、触摸屏、变频器及多个类型传感器,控制多台电动机、液压与气压输出设备,根据生产要求自动选择加工模式,实现了汽车发动机四缸、六缸缸体与缸盖的清洗与烘干的自动化,降低了企业研发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科工还协助瑞丰完成河北省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项目申报,实现校企双方在发展目标与长远规划上的融合共享。


校企双方探讨搭建共育共管共享平台


据了解,这种“双元”育人模式,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与支持,吸引了不少职教学校前来学习“取经”。校企合作、互利共赢,是未来职业教育、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衡水科工党委书记卢站桥表示,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大学习、大调研、大创新、大提升”活动和“二三四”抓落实工作机制,继续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管理模式,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建立健全更加规范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估体系,推进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向更高层次迈进,为衡水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技能人才。


文/曹振良 张洪宁 孙红斌


照片均由衡水科技工程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