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过去了两天,围绕“老坛酸菜”的舆情仍热度不减。各方声音交织,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酸菜的原料是芥菜,而眼下在湖南岳阳的芥菜产地,20多万亩芥菜正进入收获季节,数万菜农眼睁睁看着这一年的收成,有可能迎来“卖难”的局面。


一个农业产业能够发展起来,背后是创业者的筚路蓝缕、开拓者的不懈奋斗,能够成为知名品牌,更凝结了几代农民群众胼手胝足、日夜付出的心血。


以华容芥菜为例,这种大叶芥菜植株硕大、茎多叶厚、质地脆嫩,经腌制后微酸爽口,长期受市场欢迎。借此原生优势,华容芥菜从20世纪80年代的家庭作坊起步,走过“小散乱”阶段,步步壮大,如今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相关规模企业达到40家,年产值达50亿元,华容芥菜品牌价值达19亿元,形成“有基地、有园区、有品牌、有龙头企业”的产业格局。


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国最大的芥菜生产基地、湖南十大农业品牌……30余年艰苦创业,一系列“金字招牌”加身,芥菜产业如今成为华容第一大富民种植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和运输涉及的从业人员10多万人,当地干部介绍“全县每4名劳动人口中,就有1人从事芥菜相关产业”。


君山酱腌菜虽然规模不如华容芥菜,但同样吸附了数万人就业,相关加工企业达到16家,是当地的富民产业之一。


产业发展之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困境不等于绝境,危机中更要找生机。“老坛酸菜”事关10多万人的饭碗,对地方政府、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甚至每一个从业人员来说,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把产业自救摆在中心位置,围绕自救在“破、改、恒”上多下功夫。


地方政府、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要拿出不破不立的魄力。“老坛酸菜”舆情出现后,有许多关心当地产业的网民提出建设性意见,比如抓住舆情应对的关键窗口期,在事发现场召开质量建设现场会,启动“质量建设年”,主动邀请媒体和消费者监督等。在我国产业发展之路上,海尔“砸冰箱”等类似经验并不鲜见,可资借鉴,地方政府要着眼地方长远发展,敢于担当,让消费者第一时间感受到整改的决心,也让从业者拥有冲破困境的信心。


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更要痛定思痛,化危为机,在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检测上严格落实国家标准,并兼顾现代人的卫生理念,推动整个生产流程的整改和规范。规模做大了,管理跟不上,卫生理念落在后面,在一些农产品初级加工行业里并非孤例。对于食品卫生,消费者天然在心中有一道“红线”,企业要对此心存敬畏。借此机会,监管部门要督促和帮助企业推动整个生产流程的整改和规范,推动管理者、一线工人的理念更新,像爱护眼球一样珍惜品牌、重视质量。


经此重创,可以预见“老坛酸菜”的产业之路必然坎坷,地方政府也好,企业和从业者也好,都要保持“十年磨一剑”的恒心,要有从头再来的决心,抓流程管理、抓质量安全。酸菜是传统美食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受群众喜爱,大叶芥菜等原料的原生优势更是难以替代,要相信芥菜以及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必须用质量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赢得市场份额,在阵痛中走向涅槃,在蜕变后迎来新生。

来源:半月谈 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