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们一走进衡水市武邑县武罗蔬菜种植示范园,绿油油的蔬菜便映入眼帘。“我们采用滴灌技术,向蔬菜根区供水供肥,使蔬菜根部土壤保持适宜的水分、氧气和养分,比传统的漫灌技术节水60%。”在该示范园滴灌基地,负责人武书茂边施肥边介绍。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年来,武邑县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积极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在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方面齐发力,全县用水总量逐步减小,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拧紧节水制度“阀门”。武邑县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动员部署,认真研究建设内容及标准,形成了以水利部门牵头,各部门协同的合作机制。为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该县强化各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节水载体认定等工作中严格执行用水定额标准;制定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对全县范围内用水户,以及公共管网内重点非居民用户,其用水量实行按年度需求分配;依法依规征收水资源费,严格落实超定额、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


筑牢节水技术“堤坝”。高效利用现有水资源,还需要有力的技术手段。武邑不断强化节水技术支持,在生产生活用水中运用更为先进的现代节水技术,用更少的水办更多的事。在农田灌溉方面,该县大力推广薄露灌溉、喷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在工业节水减污方面,各企业纷纷通过技改手段加强废水回收,使工业用水达标排放。


奏响全民节水“强音”。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武邑扎实推进节水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海报横幅、设立咨询台、现场问答等多种方式,宣传节水、防灾、河流保护等知识,不断提高群众的爱水护水节水意识;持续开展节水型载体建设,总投资约1.36亿元,占地45公顷,绿化率达90%的观津公园,是该县打造的衡水市首个节水主题公园。武邑县以创建节水型县域为契机,将观津公园打造为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节水主题公园,以“水务蓝”为主色调,采用一处一景一特色的设计理念,以节水展牌和铁艺造型(20余处)、水宝宝(12个)造型全面铺开,通过示范先行、以点带面,营造全社会节水的良好氛围。


作者:张保卫 李景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