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假,大鱼大肉、零食瓜果,孩子的嘴巴简直一刻都没有停过,同时不停运转的还有他们的脾胃,时时刻刻都在“奋战”。孩子吃得太多太杂,可能不仅仅是长膘,小儿脾常不足,难免消化不良,就会让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受损,引起积食。


元宵节过后,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迎来患者就诊高峰。来中医科就诊的积食患儿也明显增多。衡水四院中医科主任宋春燕提醒,积食是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病。简单来说,就是孩子饮食的种类或者数量摄入过多过频,超过了脾胃的运化能力,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的现象。


宝宝积食常识家长要清楚


宝宝为什么会得积食?从中医角度,宋春燕主任主要归结了三个原因:吃生冷、活动少、观念错。


首先说“吃生冷”,宝宝过食生冷瓜果及难以消化食物,造成食物停滞于肠胃,损伤脾胃形成积食。中医认为胃主要的功能是受纳食物,脾主要的功能是运化食物。当吃了过多的食物以后,脾胃不堪重负,就会导致食物堆积,不能消化,从而引发脘腹胀满等病症。


其次是“活动少”,小儿脾胃功能较差,又不知饥饱,喂食过多是积食的主要原因。另外过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活动过少、食后很快入睡也可能导致积食。所以,积食一般多发生于婴幼儿。3岁以内的小儿还不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就会停不住口,尤其是到了逢年过节,面对美味佳肴,让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管住自己的小嘴是很难的,此时孩子的小肚子常常吃得鼓了起来。


再就是“观念错”,现在的家庭中很多长辈在年少时缺衣少食,受了不少苦,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长辈们认为孩子正在长身体,吃得越多越壮实,尤其是肉食,这里说的长辈,包括孩子的爸爸妈妈,也包括带孩子的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每当看到孩子们狼吞虎咽时便喜笑颜开,有些人还会笑称自己家宝贝小小年纪便“无肉不欢”,这些观念是错误的。俗话说:“小儿若要四时安,常要三分饥与寒”,即想要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得太饱、穿得太多。吃得多了反而会影响宝宝的脾胃功能,造成积食。无论是哪一种食物即使再有营养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健康,反而会造成孩子“积食”,给孩子身体带来损害。


怎么才能判断孩子出现积食症状呢?


宋春燕主任说,当你的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时就应当引起重视:


第一,厌食,食欲不振,饭入口后久含不吞,吃一顿饭要很长时间。第二,消化功能不好,容易腹胀、腹痛、大便硬结或腹泻。第三,免疫力低,反复感冒、咳嗽,甚至肺炎。第四,烦躁易哭,难以入睡或睡不安宁,动则大汗淋漓或入睡汗多。第五,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又厚又白,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第六,生长不良,面黄瘦弱,精神萎靡,手足心发热,小便短黄或清长,大便酸臭或溏薄。


如有以上症状就证明宝宝积食了,这时就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宝宝消食。积食不仅让宝宝吃不好,睡不安,长久的积累让孩子的身体也扛不住。


积食也会引起发热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一发烧,就觉得是感冒了,然后给孩子吃感冒药,但是几天都不见好,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原因竟然是积食。积食导致的发热叫“积热”,吃的食物都停滞在中焦,积滞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孩子体温就上去了。


“其实还是有不同点可以区分两种原因导致的发热的。”宋春燕解释说,积食一般热势不会太高,多表现为低热、口渴。首先舌苔会比较厚,小脸是红彤彤的还会很烫,手、脚心发热,腹部很热,但四肢却微微凉。哭喊着肚子疼(其实并不是疼,而是胀),晚上睡觉也不安稳,会出现上下牙齿“打架”,也就是磨牙的情况,还会踢被子。嘴巴里会有一股臭臭的味道,放屁也是臭的。而且这时候你拍孩子的肚子,还会听到砰砰闷响,孩子可以几天不排大便或者大便干燥。感冒发热一般可以是高热,有时会达到39℃以上,甚至40℃以上,从部位上来讲有的会全身都烫,有的手心不烫,有的背部比较烫,当然也包括流鼻子、咽喉疼等症状。


预防儿童积食有方法


对如何预防和救治孩子积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宋春燕主任提出了“四个做到”:


“做到饮食清淡”:调整宝宝饮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比如蔬菜、菌类等食物,而且注意不要进食过饱。一日三餐最好用素食慢慢调节,早餐是一定要吃菜的,像生菜、芥菜、胡萝卜、芹菜等蔬菜,摄取这些叶绿素、胡萝卜素、维生素、纤维多的蔬菜能和大量的肉、鱼、蛋类取得营养的均衡,还具有调理肠胃的意义。


“做到粗粮配蔬菜”:可以适当增加些粗粮,如适量的玉米、燕麦等,要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的比例。同时,多喝粥和汤,比如新鲜的绿叶蔬菜、小米粥、面条汤、疙瘩汤等,都具有良好的“清火”作用,给宝宝的胃肠道做一翻休息调整。


“做到多喝水”:可以利用两三天时间,减少精制米、面、糖果、甜点的摄入,让宝宝多喝水,尤其是多喝白开水,这样可以加快胃肠道的新陈代谢,减轻大量肉类食物对肝脏的危害。


“做到补充益生菌”,调理肠道。春节期间,宝宝往往主食和零食都吃得比较多,导致胃肠道的负担较重,容易出现积食,家长可以给宝宝补充点益生菌,调理肠道功能紊乱,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修护肠道粘膜,还要多给予口味轻的清淡食物。


宋春燕主任特别提醒道,家长一定还要了解饮食调理中存在的几个误区。如为了平衡节日期间过多摄入的油脂,大量吃“粗茶淡饭”。家长会在节后给宝宝吃大量燕麦、玉米等粗纤维食品。其实,如果春节期间因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导致了胃肠不适,那么节后大量进食这些食品,则会进一步加重胃肠不适。燕麦等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并且含有相当数量的不可溶性粗纤维,一方面会延缓胃排空,导致腹胀、早饱、消化不良、食欲降低等症状,甚至还可能影响下一餐的进食。


顿顿“素斋”来果腹,也是不正确的。从节日的大鱼大肉循序渐进多吃蔬菜没错,可是,顿顿都吃素食会造成新一轮的营养失衡,特别是动物食品里富含微量元素以及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等,会因此摄入不足。


那么该如何给孩子们调节假期前后的饮食呢,宋春燕主任建议吃点山楂,有消油腻化内积、敛阴开胃的功效,可增加食欲。但山楂片含有较多的糖分,太小的宝宝不太适合吃,也不能长期和过量食用。还可以常喝谷芽麦芽水,以谷芽、麦芽(中药店可以购买)各15克,加水煮沸后小火再煮15分钟即可。谷芽、麦芽是“焦三仙”的二味主药,有生发胃气、消食导滞的功效,且谷、麦是日常主食,以其胚芽煎水,气味清淡宜人。


按摩推拿可以治疗小儿积食


除此之外,宋春燕主任还讲解了一套家长在家即可为积食孩子按摩治疗的方法,家长们可以学习一下。


手法一:摩涌泉


涌泉穴的位置在足底心。家长可以用拇指,用合适的力度来对涌泉穴进行旋转按压,按摩次数为30~50下,一天捏两次即可。


手法二:捏脊


将宝宝面部朝下,平卧在床或者按摩椅上,家长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自长强至大椎捏其脊柱两侧,边捏边按,捏3~5遍,一天捏一次即可。


手法三:按摩手部


小儿的很多穴位都集中在头面部和手上,因此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手部按摩来治疗或缓解。一是,泻大肠。方法为沿着宝宝的食指,从虎口的方位向指尖推,150~200次。二是,运八卦,以掌中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用手指轻轻滑过圆圈,顺时针为顺运八卦,逆时针为逆运八卦。每次100-200次。


手法四:揉中脘


中脘穴位于肚脐与胸骨下端连线的中间位置。家长可以让宝宝仰卧在床或者按摩椅上,用手掌根部来对该穴位进行旋转按揉。一天揉两次即可。


当然,如果孩子症状起病急、病症重,还是建议就近送往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科室简介: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是河北省综合医院中医示范单位,中医科是衡水市中医重点专科,是集中医各种传统治疗方法和西医诊疗手段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由中医、针灸门诊、中西医结合病区、中医骨伤组成。


科室人员组成合理,老、中、青三代医师梯队形成,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研究生学历3人,对内科各专业、针灸、中医骨伤有丰富的临床,主要开展的业务内科常见病诊治,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推拿,小儿推拿,刮痧,拔罐,耳穴贴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