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三大结石高发区之一,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我国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这是什么概念呢?100个国人中就可能会有5个人患泌尿系结石,这比我们买彩票中大奖机会要大很多。结石发作时,患者大汗淋漓、辗转反侧、痛不欲生,相信遭受过泌尿系结石折磨的人一定都记忆深刻。防病重于治病,很多人都关心结石如何预防和治疗。那我们就从这里说开。


为什么人体里会“长”石头


人体处理废物、生成尿液的系统被称为泌尿系统,好比是一个“下水管道”,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以及尿道。肾脏处理人产生的水和一些代谢垃圾,生成尿液,输尿管将肾脏生成的尿液运输到膀胱,膀胱储存尿液并在尿液达到一定程度时协助排尿。


但是在这些废物中,有一些和其他不一样,他们就是生成结石的主力,比如草酸盐、尿酸盐、磷酸盐、胱氨酸结石等。正常情况下,这些物质互相分散,在泌尿系统内伴随尿液“欢畅”地游动,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主要指尿中浓度过高、尿液PH值等理化指标异常、尿中抑制结石形成的一些物质减少的时候,尤其是有泌尿系梗阻、慢性感染或尿路存在异物等情况下,按照结石形成的“核心”理论,最初尿中析出物质构成的小晶体、坏死的细菌团或异物等形成了“核心”,尿液中处于过饱和状态的结石成分不断析出、覆盖核心之上,碰撞拥挤在一起,结石就像“滚雪球”一样渐渐长大了,最终形成了“疼得要人命”的结石。按照部位不同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结石有哪些表现和危害


常言道眼睛里容不下沙子,而泌尿系统原本是没有结石的容身之处。但是一粒尘土,在多方摸爬滚打之后,最后变为一颗颗的“结晶体”。谁都想留下来,不想被尿液冲走,而人体常处于移动的状态,结石们也被迫移动,撞击、敲打肾内壁、梗阻输尿管,造成肾积水、输尿管扩张痉挛和肾内压力增高等,引起肾绞痛。


当体内出现结石时,它们往往会这样“刷存在感”:


泌尿系统的表现:腰痛,严重者可向同侧下腹部及会阴部放射性疼痛。此外还可能出现血尿、尿频、尿急、尿疼和尿不尽感等。


消化系统的表现:恶心、呕吐、腹胀、大便意浓但无法拉出的情况。


全身性表现:大汗淋漓、头晕、出汗、气促、高烧、怕冷、眼睑或颜面部水肿等。


当然,并非所有的结石都是“外向好动”,少部分的结石也“安静沉稳”,所以患者察觉不到症状。结石太大容易堵塞,太小了也不一定是好事。让多数人闻风丧胆的肾绞痛,往往是来自于小结石的移动。


泌尿系结石较常见,虽然不是恶性疾病,但是有些病人由于认识不足、一直拖延着,危害就会显现。比如肾结石,它可能导致肾脏受损、局部组织的受损以及尿路梗阻。肾结石如果堵塞输尿管,肾脏内的尿液不能顺利排出,就会导致肾脏积水,尿液长期积存在肾脏内,引起感染,甚至出现尿毒症,威胁患者生命;肾结石还会造成局部损伤,小的结石,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很轻,大的有棱角的肾结石会划伤肾脏组织,出现溃疡、纤维组织增生等,使肾脏逐步丧失功能;另外,肾结石堵塞在了泌尿系管腔内,会造成梗阻部位以上的积水,梗阻以上部位承受压力过大,肾脏血流减少,使肾功能下降或完全失效。若是长期出现泌尿系结石的现象,使得炎症反复发作,还有可能形成组织的恶变,从而形成恶性肿瘤,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治疗难度,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哪些人容易长结石


这个细说起来也挺复杂。简单来说,常见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一些人本身代谢异常。如存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骨质疏松、高草酸尿症等疾病,会造成尿中所溶解的结石成分处于过饱和状态,易于析出形成结晶。第二种是存在泌尿系梗阻。梗阻会造成尿液排泄减缓,晶体易于沉积,如合并输尿管狭窄、严重前列腺增生等病人。第三种是存在慢性泌尿系感染的病人。感染容易改变尿液理化性质,并有炎症反应的坏死组织等形成结石核心,从而满足了结石形成的条件。上述几种因素还可相互促进。


饮水少会导致尿液浓缩、析出结晶,而饮水不少但总是大量出汗的人也会导致这种结果。长期过度补钙会造成尿钙增加,这些都“有利”于结石形成。


体外碎石是成熟的技术


目前,针对结石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排石、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排石、开放式的手术取石、微创取石/碎石、开放和微创相结合的取石/碎石方法等等。不同的结石治疗手段有区别,但一种结石往往又可以选择多种治疗手段,这就造成了结石治疗的“多样性”,而“多样性”直接导致了就诊形式和费用的区别。


体外碎石是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简称,具有经济廉价、安全有效、非侵入性等特点。它的治疗原理是利用冲击波在人体组织与结石的界面上产生应力效应,挤压和拉伸结石,从而使结石粉碎。同时,冲击波聚焦于结石,使结石的分子发生激烈震荡,产生无数微小的气泡,在分子震荡中,气泡会猛烈爆炸,从而击碎患者体内的结石。结石被冲击波碎成泥沙状之后,经尿道随尿液排出体外。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特别是在先进仪器的帮助下,已经能够做到系统定位准确无误,治疗能量释放恰当合理,既保证碎石效果,又能达到最大程度地保护人体,具有安全可靠、无痛苦、碎石效果卓著和碎石效果立竿见影的优点。


结石治疗“因病而异”


结石有大有小,怎么选择治疗方式?哪些情况可以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


体外冲击波不能“包打天下”,太小的结石用它碎,是高射炮打蚊子,属于过度治疗;太大的结石用它碎,又是赶鸭子上架,不仅勉为其难,还会导致碎了之后排不出来,堵塞输尿管,造成肾积水。


原则上讲,直径0.5厘米以下的结石,且没有明显症状,没有肾积水,可以通过服用排石药物、大量饮水,促使结石排出。需要提醒的是,对于输尿管结石特别是输尿管中段结石,B超、X线因气体或粪便影响不能完全确诊的,最好做CT确诊。


直径超过0.8厘米、不大于2厘米的肾结石,0.6—1.5厘米输尿管全段结石,直径3厘米以下的膀胱结石,应首选体外冲击波碎石。直径2厘米以上的肾结石、直径3厘米以上的膀胱结石,则不要盲目进行体外碎石。因为结石较大时,不容易被击碎,即使被击碎了,结石的碎屑排到输尿管时也容易形成输尿管的急性梗阻,从而导致肾脏功能受损。这样的结石可以通过输尿管镜、经皮肾镜等微创手术配合气压弹道、激光等碎石手段来取出。


总之,如果盲目碎石,对肾脏的伤害远远大于结石对你的伤害,这就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了,如果碎石三次没有效果,就不要再碎了,要选择适宜的方法。


改变这5个坏习惯


对于如何防治泌尿结石,几乎每位医生都会跟你说“要多喝水。”对的,泌尿疾病大部分都可通过多喝水来解决。要保证每日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大概也就是日常的8杯水。每日尿量超过2000毫升,可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淀、冲洗尿路和排出微小结石。


当然,那些不爱喝水的人,除了改变不喝水的习惯,还应该改变以下三个习惯:


饮料当水喝。饮料中含柠檬酸和草酸,大量的糖分、磷酸盐、咖啡因和茶碱等物质,这些都需要经过肾脏过滤,从尿液排出,而在过滤时,它们容易与钙结合,增加肾结石形成的几率。


吃海鲜,喝啤酒。在结石家族中,常见的一种就是尿酸结石,而啤酒+海鲜的吃法,更容易让体内尿酸升高,尿酸升高后,会与钙结合,形成肾结石。


久坐、吹空调。长时间坐着不运动,排出多余的结晶物和钙就会更加费力,适当运动有利于结石排出,如游泳、弹跳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尿液,帮助排石。长时间吹空调,会让人体的许多水分通过皮肤被排出,从而加重尿液的浓度。一个排得费力,一个浓度增高,使这些物质的相遇结合几率变大,自然就更容易形成结石。


体外碎石后该注意什么


体外冲击波将结石粉碎后,结石自行排出体外,一般持续一周左右。碎石的排出及排石率会因结石、输尿管条件等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碎石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清淡规律,适当多喝水进行尿路冲洗,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注意休息。肾内较大结石,术后2天建议卧床休息,利于结石碎屑逐渐排出,避免碎裂的结石屑大量涌出形成“石街”进而造成输尿管梗阻和积水。2天后,若身体无明显不适,可以适度增加运动量。


适度运动。对于中小结石,及卧床休息后身体无明显不适者,可适当增加活动量,如跑步、跳跃、跳绳、爬山、上下楼梯等,可促进结石碎屑的排出。


多饮水。每天饮水2500-4000ml以上,保持尿量在2000-2500ml以上,利于冲刷结石碎屑。饮水时间不要过于集中,要全天平均。


疼痛、血尿。自然排石过程可能会出现腰胀、腰疼、尿痛现象或尿血等症状,轻度者属于正常现象,不用特别处理。若出现剧烈疼痛、止痛无效,或者出现持续大量血尿时,需及时就诊。


术后感染可能。结石可能会引起感染,感染也会引起结石。若出现高热、寒战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收集结石。留取的结石标本可以进行结石成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饮食安排。


定期复查。肾结石患者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2周时回科复查;输尿管、膀胱和后尿道结石一周回科复查,可以进行影像学(X线片,B超等)以及尿常规检查,明确结石是否成功排出。


联合药物促进残石排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安全、有效,避免了以往传统手术的患者痛苦大、出血多、恢复慢的缺点,但同时也存在特殊部位及病情复杂情况清除结石效率较低的问题。在碎石术后建议联合服用排石药物,通常结石完全排出需要1-2个月。


作者: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碎石科朱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