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邑县清凉店镇王贤兰村多名果农种植的苹果获得丰收。然而,受疫情影响等原因,没有客商前来收购,导致该村10万余斤苹果面临滞销,果农们一筹莫展。
7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王贤兰村王连军家时,他正忙着挑拣苹果。他身旁,红艳艳的苹果堆积在地上,散发出浓浓的果香,甚是诱人。
“小点儿的我都挑出去了,剩下这些个顶个的大,每个分量都半斤有余。”说这话的时候,王连军手上的动作未缓,眉头却深锁,拧成了一个“川”字型。“我们村从父辈就开始种苹果,种了30多年。不是我自夸,哪家的苹果都不孬,你瞅,这些苹果不光色泽艳、个头大,口感也脆甜,附近这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爱吃咱这果儿。”王连军边说边打开一个套苹果的袋子,从里头取出苹果来,在手上摩挲几下,徒手轻轻一掰,苹果就分成了两半。“你尝尝咱这果儿,是不是特别甜?”记者接过来的半个苹果果香扑鼻,入口又脆又甜,顿觉口齿生津。“我们村的地大部分都是沙土,这种土种出来的苹果最是脆甜可口了。种了这么多年苹果,我们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小秘诀:苹果快熟时糖分高,为了让苹果多上糖,立冬前后才采摘苹果,此外,还施用有机肥,保证苹果的口感更加香脆。
在王连军看来,王贤兰村的苹果品质优,产量也大,特别适合批量外销。“往年,苹果刚一下树,外地客商就进村了,成车地往外拉,因为口感好,一点儿也不愁卖。可现在受疫情影响等原因,外地客商来不了,单靠零售给附近的乡亲们,销量又上不去。好好的苹果就只能这么堆积着,真是愁死人啦。”王连军说,自家的苹果已经采摘近一个月,却仍有万余斤没有买主,只能都堆积在地上。
和王连军一样,村民王波俊家的近万斤苹果也遭遇了滞销。“我原本计划着年前卖完苹果,钱留着给俩孩子交学费,可这见天儿没个买主上门,孩子们明年的学费眼瞅着也就没了着落。”王波俊家丰收的苹果,整齐得码放在屋内,这些苹果个个都是精挑出来的好果子,没有任何伤疤。“我父母都患有重病,为了照顾他们,我很少外出打工,精力都放在管理果园上,盼着能有个好收成,丰年倒是赶上了,可苹果却卖不出去。”王波俊说,他每月只支付父母医药费、儿女生活费多达4000余元,因此手头十分拮据。
据王贤兰村村支书王增辉介绍,该村有30余年的苹果种植历史,目前有种植户15家,种植面积达50余亩。该村种植的苹果多为长枝红富士,甜美多汁、口感脆甜,曾远销山东、辽宁、河北保定等地,深受经销商的青睐。“现在,我们村还剩10万多斤苹果未出售。面对今年苹果滞销的局面,我们也是下了很大的力气,联系了好多省外的经销商,但收效甚微,不少人都表示因疫情等原因过不来。”果农们着急,王增辉也跟着担心,“苹果堆放在地上,会有坏果、减重、抽水等风险,口感和品相都会变差。”他迫切地期盼客商光顾,尽快帮村民们销售掉一年辛苦劳作的“致富果”。
如果您需要购买苹果,或者手头有销售途径,可以致电本报新闻热线2061234,也可以直接与王贤兰村村支书王增辉联系,联系电话:1833086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