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衡水市人民医院房颤中心通过认证获批为国家级房颤中心


国家专家组现场考核论证


11月26日,第四批次中国房颤中心通过认证单位名单发布,衡水市人民医院房颤中心顺利通过认证,正式成为国家级房颤中心,这是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在相继荣获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心衰中心”之后的又一殊荣,标志着衡水市人民医院房颤诊疗管理实现了与国家标准的同质化,这也是衡水医疗卫生事业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又一突破。


2016年,我国决定启动“中国房颤中心”建设项目,旨在通过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防治规范化管理,推广应用房颤介入治疗等适宜技术,有效提高房颤的诊断率、治疗率,改善长期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房颤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和死亡率。衡水市人民医院房颤中心建设,是院党委确定的全院20项重点工作之一。院党委领导班子用实干笃定前行推动高质量发展,2020年5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房颤中心正式成立, 同年11月,获批成为中国房颤中心第四批次建设单位;今年7月,顺利通过网上审核,9月国家房颤中心联盟认证专家组,来到院房颤中心进行全面的现场核查认证。


工作调度

衡水首例冷冻球囊消融阵发性房颤术成功开展


国家房颤中心联盟认证专家组在现场核查时指出,衡水市人民医院党委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的均衡布局历史性机遇,着眼新时代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协调多科室医疗资源,以医院心血管内科为主体,并与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通力协作,举全院之力推进房颤中心建设,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之路。


面对荣誉,院党委书记郑辉指出,依托医学水平突出、影响力强、积极性高的公立医院,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形成一批医学研究高峰、成果转化高地、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要抢抓这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战略机遇,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奋力蹚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转型新路,一如既往发扬好“哈院人能,哈院人行,哈院人一定能行”和“人道博爱 大医为民”的哈励逊精神,持续深化医教协同,助推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融合,以院房颤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级为契机,为惠及衡水幸福民生贡献更多力量。


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衡水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向群众身边延伸,努力缩小城乡医疗水平之间的差距,是衡水市人民医院党委领导班子的战略决策。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曹双清表示,此次通过“中国房颤中心”认证,是衡水市人民医院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的又一标志性突破。要以此为契机,带动好各基层单位、社区医院,推动全市房颤中心医联体建设再上新台阶,更好开展分级诊疗服务模式,为房颤患者提供规范、有效的全程管理,努力让患者得到及时、快捷、有效的规范化诊治,以降低房颤卒中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为健康衡水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衡水市人民医院房颤中心,将借助中国房颤中心这个国际化平台,开展房颤患者的筛查与风险评估、综合治疗、上游治疗、血栓栓塞并发症治疗等系列规范化综合管理项目,有效提高房颤的诊断率、治疗率,改善患者长期治疗依从性,从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衡水房颤整体救治水平。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衡水市人民医院房颤中心主任刘红梅说,自衡水市人民医院房颤中心创建以来,极大提升了房颤规范诊疗能力,提升了手术数量与技术水平,提升了房颤患者抗凝比例,密切了与基层医院协作关系。通过“中国房颤中心”认证后,医院将按照国家房颤中心的建设标准,担当起引领衡水房颤规范化管理的光荣使命,切实为健康衡水建设蓄力前行,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郑群主持学术会议


感知时代强音,汇集发展力量,衡水市人民医院正在为建设成“全国知名、河北一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愿景和创建全国五大王牌医院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成功创建国家级房颤中心,对此作了精彩诠释。衡水市人民医院房颤中心医疗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郑群表示,这为医院乃至衡水房颤疾病的防治与全程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提升了房颤诊疗质量管理水平,对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有着重要意义。成功创建国家级房颤中心,标志着在一个单病种诊疗领域,建立了一个对内、对外学术交流的更高平台。我们将做好上下联动、合作诊疗,践行好“早期诊断,降低房颤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的使命。


记者 刘福林

通讯员 郝晓宁  杨景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