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找他妈,他妈买个泥娃娃,孩子乐哈哈。”这是在我市饶阳县广泛流传的民谣。里面提到的“泥娃娃”,是饶阳县赫赫有名的文化名片——泥塑,饶阳泥塑现已被列入衡水市级非遗项目。饶阳泥塑传承数百年,如今颇具代表性的泥塑传承人是邹氏泥塑第六代传人邹永杰。



靠着一块泥巴,几把刻刀,邹永杰玩出了大名堂。如今,年逾六旬的他,进校园、参展览、传手艺,在传承民俗文化技艺这条道路上乐此不疲。


10月13日,记者走进邹永杰家中,一间由卧室改造的专属空间是他的工作室。整面墙上摆满各种泥模、泥娃娃、泥哨等工艺品。细细欣赏,这些宝贝分门别类,主要以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田野动物为题材,巧夺天工,耐人寻味。“这是一种用滹沱河多年冲积的红胶泥塑造形象再经过烧制或绘画形成的一种儿童玩具,过去每到集市、庙会都有卖这种泥玩具的。”邹永杰兴致盎然,捋起袖子,一步步演示起制作泥塑的过程。



“从泥土选择、和泥、拉坯塑型到翻模、成型、晾晒、绘色、成型,每套工序都要求精益求精。”邹永杰平日不善言谈,说起心爱的泥塑时才有说不完的话。


第一步,找泥、制泥可谓是一项体力活儿。无论寒冬酷暑,邹永杰常来到滹沱河滩,寻找合适的红胶泥。装满大大的编织袋后,他如获至宝,不辞辛苦地搬扛回家。随后,一遍遍过筛、掺水、砸摔,终成上等泥塑原料。其次,是雕刻。虽有过硬的美术功底,但邹永杰仍不断学习精进技艺,刻制的每件作品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最后,是烧制,这是个“功夫活儿”。刻出的泥模不能在太阳下暴晒,阴凉处晾干后才送入烧炉。为此,邹永杰自盘小窑,慢烧一日,才出品成型,其中对火候的掌握须恰到好处。


多年来,邹永杰利用业余时间研究了大量相关资料,陆续走访了60多个村庄,拜访了上百位泥塑老艺人,收集了200多个泥模子,写下了一册又一册笔记……对泥塑的研究,邹永杰可谓“走火入魔”。


通过走访,邹永杰发现,在市场和时代大潮的冲击下,老辈人流传下来的泥塑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让他有了深深的紧迫感。花甲之年,他进校园开办民俗文化课,让孩子们体验民俗文化魅力;广交友、参展会,他带领饶阳泥塑走南闯北;举办独具特色的研讨会,培育更多民俗人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邹永杰是饶阳泥塑文化的坚定守护者。


摄影: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