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高考900分考生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为新浪微博热搜榜排名第一的话题,引得数十万网友点赞留言。


这个热搜话题的主人公是来自海南中学的学生吴京泰,这位网友眼中的“学霸”,有着怎样的学习方法、成长故事?中国教育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我在高二时就有预感我能考上清华大学”


今年18岁的吴京泰是一位地道的海南海口小伙,他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900分的成绩,并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大学未央书院录取,将就读“数理基础科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理工双学士学位。


“拿到清华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刻,我谈不上有多激动,内心比较平静。”面对“金榜题名时”的人生大喜时刻,吴京泰的表现也如其名般“泰然自若”,他的从容源自于他的底气,“我在高二时就有预感我能考上清华大学。”


吴京泰从小就是学习上进、成绩优秀的学生,高中三年,他的成绩十分稳定,基本都保持在年级第一的位置,是名副其实的“学霸”。


吴京泰认为他的学习动力并不来自外在的施压,而是内在的驱动,“我从小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事,都能希望并努力做到最好。”


这种内在的自驱力使得吴京泰时刻保持着前进的动力,他不允许自己成为一个“懒孩子”,即使在高强度的高考过后,也从不放纵玩乐。“我每天的作息都比较规律,闹钟响了立马起床,从不赖床。”吴京泰认为,自制力的培养是从防微杜渐开始的,如果每天多睡一会懒觉、多玩一会手机,自制的底线会逐步被击溃。在学习、生活上高度自觉的吴京泰仍不认为“勤奋”是自己的形容词,“我还不是一个勤奋者,我只是一个追求勤奋的人。”


父母鼓励他热爱学习,但不鼓励热爱分数



课堂上的吴京泰,是全神贯注型学生,他珍惜每一节课的上课机会,全程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吴京泰的高中班主任陈程说,“他的学习劲头可以用‘披星戴月’来形容,虽然学习刻苦,但也绝不是'死读书',他还常常参加班级活动,给同学们讲解习题,对同学们的请教‘有问必答、毫无保留’”。


吴京泰的优秀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撑。父亲是银行职工,母亲是注册会计师,在吴京泰的眼里,父母是他从小的榜样,“在父母身上,我学到很多,他们全情投入、尽心尽力的工作态度,我从小耳濡目染,在行为上、思想上也自觉向他们靠近。”


从小,吴京泰与父母之间有着两个不成文的“不等式约定”——“高分≠物质奖励”“热爱学习≠热爱分数”。“父母养育我已是不易,我从来没有向父母提出过物质方面的要求,在家庭里,更没有考得好就有物质奖励的说法。”吴京泰说,父母鼓励他热爱学习,但并不鼓励热爱分数,“我也有考砸的时候,父母从不因此责备我,反而会和我说很多道理,鼓励我走出困境,让我理性思考、理性面对。”


立志投身于国家芯片事业,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选大学专业时,高分的吴京泰拥有足够多的选择权,但他没有选择热门专业、高收入专业,而是选择在许多人看来相对枯燥的数学类专业,并立志投身于国家芯片事业,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网络上许多人争相着表达对他的支持,“少年强则中国强!”“志存高远好样的!”……


吴京泰透露,之所以选择投身国家芯片事业,是因为2020年他曾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暑期学校,其间聆听了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师叶佐昌的报告,了解到芯片技术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卡脖子”难题,从此对集成电路相关的学习和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以脱离时代而存在,当下国家迫切需要芯片方向的人才,我报考强基计划就是希望未来能够为国家作出一点贡献。”吴京泰说。


吴京泰高中就读于海南中学“钱学森班”,据了解,“钱学森班”是以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命名的创新教育平台,课程设置以实践为主,并在开设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多种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追求探索和科学创新的能力。


在班级活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吴京泰的家国情怀逐渐萌芽并显现于行,谈及今后的道路,他表示将在清华大学读到博士,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我知道道路肯定是崎岖坎坷的,所以希望能够打下更好的基础,在未来遇到困难时能有更多勇气,真正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来源:中国教育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