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平县台城村的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里陈列着一个外观陈旧、看似普通确又极其珍贵的皮箱。“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就是用这个皮箱来装一些重要的书籍和日用品,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将它送给了卫士长李银桥。”纪念馆馆长马腾飞介绍。


这个皮箱长70厘米、宽40厘米、高24厘米,通身由棕色牛皮制成,缝制精良;箱内条纹粗布衬底,布面整洁。相比木质书箱,这个皮箱质地轻盈、便于携带。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曾有一个外国代表团来见毛主席时问道:您的马列主义学习这么好,是在哪里专门学的?毛主席回答说:我是在马背上学的马列主义。这句话并不是俏皮话,行军打仗、征战南北,毛主席随身携带最多就是书籍。


许多时候,为了加快行军速度,需要精简行装,别的可以精简,唯独不能精简他的书箱。任凭颠簸劳累、条件艰苦,他全然不顾,阅读不辍。长征路上,即便是患病行军,他也要在摇摇晃晃的担架上研读马列原著。


读书学习已成为毛主席的一种生活方式。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关心身边人的文化学习。据李银桥回忆,毛主席经常教育身边的年轻人要学好文化知识,做一个有文化的人,文化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我们这个队伍需要更多有文化的人。


出生在安平县东河疃村的李银桥,小时候在家乡上过两年小学,11岁参军,1947年8月到1962年4月先后任毛主席的卫士、卫士长,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直至解放。上世纪50年代,毛主席把这个装书的皮箱送给了李银桥,想必对他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在毛主席身边的15年中,李银桥与毛主席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对毛主席有深厚的感情,毛主席对李银桥也如亲人一般,就连李银桥的婚事,也是主席一手撮合的。


1962年4月,李银桥调往天津工作,毛主席亲自送别,他嘱咐李银桥:以后每年都要来看我一次,我这里就是你的家,看一次我就满意了……毛主席还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800元钱送给李银桥作为安家费。李银桥夫妇用皮箱载着随身物品到天津安家后,便把皮箱珍藏起来。后来,李银桥把这个皮箱转送给了他的内侄女韩兰格,并一再嘱咐一定要妥善保存。2011年3月,韩兰格将此皮箱捐赠给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


“这个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旧皮箱,又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每次讲解员讲到皮箱背后的故事,都让参观者们感慨万千。”马腾飞说,这个皮箱诉说着毛主席在炮火纷飞、倥偬岁月里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故事,见证着人民领袖和他的卫士长朝夕相处15年的真挚情谊,也激励着人们不负韶华、不忘初心,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通讯员 姚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