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一”烈士陵园位于武邑县城西北13公里的任角村东,占地面积26668平方米。园内,一座镌刻着“死难烈士万岁”六个遒劲大字的纪念碑巍然矗立,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硝烟弥漫浴血抗战的峥嵘岁月,又仿佛时刻在警醒着后人莫忘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942年至1943年,是冀南抗战最艰苦的岁月。日军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扫荡”“合围”,抗日根据地被严重分割。1942年5月20日深夜,冀南五分区基干团(原二十七团)的一连、五连和九连的一个排共300多名战士,在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张俊峰和团长吕琛、团政委查茂德的带领下,辗转来到武邑县圈头乡任角村东头场院宿营。21日拂晓,何村村南、任角以东不断传来急促的枪声。侦察员报告,敌人正从东、南两个方向围上来。张俊峰立即命令,把部队拉出去,在何村、任角村东阻击敌人。日军依仗人多的暂时优势,步兵、骑兵一起向我军横冲直撞地扑来。在前有截兵、后有追敌的紧要关头,我军战士英勇地与敌人展开激战。为了掩护群众,战士们边打边顺着交通沟向东北方向撤退。这时,敌人已从四面围过来,战士们在任角交通沟内外英勇顽强地向敌人冲杀,一连打退敌人五六次围攻。日军随即调来了十几倍于我军的兵力、一百多辆汽车、十余辆坦克、数十门迫击炮向八路军阵地进攻。300多名战士随即与日军展开了顽强战斗,子弹打光了就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这场战斗从拂晓打到黄昏,我军打死打伤敌人七百余人。但终因兵力、武器相差悬殊,除少数战士突出重围外,300余名指战员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张俊峰也为国捐躯。几天后,当地村民将烈士们的遗体就地掩埋,筑起了一条1公里长的土岗。



1955年,人们在此修建了烈士亭,立碑纪念。1971年5月,为纪念牺牲的英烈,又在此将任角烈士岗扩建为“任角烈士陵园”,并修建了烈士纪念塔。2010年,武邑县政府投入资金二百多万元在原址重新修建,并将县烈士陵园迁移至此,更名为“五·二一烈士陵园”。


2014年开始,又陆续将县域内236座零散烈士墓迁到这里。2015年,为保护烈士遗址,县政府投入一百多万元在原来的园内土岗上,进行了水泥加固,并重新立了汉白玉石碑,新修大理石地面、碎拼路面4600平方米,新建烈士墙一座、纪念亭两座。2019年,又投资七十多万元对园外的四段烈士岗进行了水泥加固,立汉白玉石碑四座。



目前,“五·二一”陵园的烈士岗掩埋着1942年5月21日反“围剿”战斗中牺牲的300多名烈士的遗骨。2011年7月,陵园被衡水市委授予“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同年9月,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11月被衡水市评为“市级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2017年6月被评为“市级国防教育基地”。每年5月21日、清明、国家公祭日,众多干部群众和学生纷纷来到这里,在这片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为烈士扫墓、向先烈志哀,表达对英烈的无限追思和敬重,汲取前行的磅礴动力。


文/李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