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学校中,美育课和体育课往往或有或无,时有时无。美育不仅仅是上一点技能课、写写画画、吹拉弹唱,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修养、审美能力、精神境界全面培养,它的功能是在素质、修养、能力、境界这些方面。所以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和“营养基”,肩负着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美育造就健全的人格,正确的实施美育、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注美育就是关注教育。蔡元培先生在1919年的《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一文里认定,国民塑造、文化进步和社会变革都亟待美育的发达:“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中国社会对于美育的推崇,不仅在于它有使人革新之功用,更在于美育在中国的悠久传统始终并未断裂。儒家的六艺皆带有“美质”教育,“吾国古代教育,用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乐为纯粹美育;书以记实,亦尚美观,射御在技术之熟练,而亦态度之娴雅;礼之本义在守规则,而其作用又在远鄙俗;盖自数之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美育的根本在于,美育实际上是一种基础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年轻一代来说,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就会更加自信,我们才更有可能走到世界的舞台中央去。


近年来,学校美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依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范迪安的发言击中了时代的腰眼。


用美的教育塑造美的心灵,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美育为人生铺底,生命必然绚丽多彩。应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解决基础教育阶段美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关注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美育教学条件的改善,因地因校制宜;加强美育综合改革,统筹学校美育发展,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


“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深刻隽永、意味深长。只要各地把美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学校高度重视,老师辛勤耕耘,一定能开辟美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