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
他们的话,细细揣摩,耐人寻味,道出了自省之于人生的意义。自省吾身能使人明是非,辨得失,知进退。一批批迷失自我的党员干部纷纷落马,总结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自省吾身,或者从不反思自我。
自省,是对自身思想、情绪、动机和行为的检查,是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让人进一步认识自我而不迷失自我。“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一个人应该经常检查自己,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纠正错误,改正缺点。这是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正如海涅所言:“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学会自省的人,才能成为自己的园丁;只有善于自省的人,才能通过检点自己的荣辱得失来激励自己;只有习惯于自省的人,才能在自省中找到解开人生谜团的钥匙,锤炼自我的完美品质。所以,每个人尤其党员干部都应唤醒内心深处自省的力量。
唤醒内心深处自省的力量,贵在自觉。人最难认知的就是自己,是否自省,别人不大知道,也不好强迫。因而,自省的这个“自”字,就格外重要了。“自”是自觉,独处一室之际,自律自责,启迪内心良知,反思自身优劣,克制过分欲望。别人的提醒和批评是重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要通过自省这个内因知过改过。一个人如果内心久久关闭了自省的闸门,缺乏主动自省精神,就会自我感觉良好,不能发觉自身的错误。一些违纪者,犯事后总想拿“组织没提醒”当挡箭牌,反问一下,如果自己迅速反省,主动查找问题,不也能减少悔不当初的几率吗?有人送了“红包”,非要等到组织提醒才恋恋不舍地退还,否则就直接放进口袋,这种心态,难道不需要自我反省?是非如此明显的事,还得靠组织提醒吗?最好的提醒还是内心深处的自省。
唤醒内心深处自省的力量,需要勇气。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用一颗坦诚的心去面对,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省,最难做到不留情面地解剖自己。我想起了谢觉哉、吴玉章两位老共产党员勇于自省的感人故事。一九四三年五月一日,谢老六十岁生日。他谢绝一切亲朋好友祝寿,关起门来反躬自省。他在《六十自讼》的日记中写道:“行年五十,当知四十九年之非。那么行年六十,也应该设法弥补五十九年的缺点。”“假如我以前更加努力些,特别是入党以后,我的成就也许要大些。”吴玉章老人既是我们党的学界泰斗,也是严格自省的楷模。他八十一岁生日时,还一丝不苟地为自己写下一篇《自省座右铭》:“年过八一,寡过未解,东隅已失,桑榆未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毋怠毋荒,谨铭。”两位老前辈高尚的自省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生命的意义在于觉悟、自省、进取。自省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境界。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经常自省,就会终身受益。让我们在自省中及时认清自己的思想与态度,将心灵深处的浅薄、浮躁、狭隘、消沉、自满等污垢涤荡干净,以积极的心态扬长避短,激发成长的正能量,努力追求尽善尽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