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干不了重活。农忙时打打工,每月能挣个零花。”近日,枣强县大营镇杨白塔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杨岐立说,他现在就盼着金银花进入丰产期,那样每年他就有固定分红,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杨岐立所说的金银花固定分红,就是该镇按照全市“借地托管+带苗入社+户社双赢+抱团发展”产业扶贫新模式,利用贫困户的专项扶贫资金,购买金银花种苗,委托并监管合作社种植管理,合作社销售后将纯收益的40%分给贫困户。


这种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变“扶贫资金入股”为“种苗入社”,让扶贫资金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产业真正落户,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以前扶贫资金入股,具体干啥,咱也不知道,现在天天看着金银花生长,心里有底。”杨岐立说起种植金银花这件事,由衷地感到高兴。



以前,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帮助贫困群众入股当地合作社,是各地运用现有产业资源攻坚精准脱贫的好办法。但这种模式也存在弊端,扶贫资金入股后,合作社种什么、效益如何,政府不好管、群众融不进,如遇合作社经营不善,贫困户连本钱都拿不回,更别提分红了。“借地托管+带苗入社+户社双赢+抱团入社”这一模式,则有效破解了这些难题。


那这一模式如何运作、有效破解这么难题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模式起源地阜城县云农生态芳香园区。


“种植辣椒收益高、好管理,还不愁卖,今年我家4亩地全都种上了辣椒。”阜城县王集乡张家庄村村民张国良高兴地说,他们前期不用投资,种子化肥赊着,地膜免费提供,收获后云农园区统一核算,他只提供土地种植。


作为合作伙伴,阜城县云农生态芳香园区实行“订单”农业,负责产业推广、生产资料提供,统一技术、统一购销;不流转土地,农户自主种植、自主管护。云农生态芳香园区总经理张玉军表示,他们与一般农业园区最大不同在于,农户和园区是合作关系,不是雇佣关系。



“我家2.6亩地,流转出去一年也就2000来块钱租金,跟种玉米、小麦差不多。”园区种植户张汝慈告诉记者,他种植辣椒挣了13000多块钱,感觉这法子真不赖。


效益就是吸引力,看到这一模式带来的高收益,当地百姓纷纷和园区签订协议进行种植。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1600多户农民已经加入园区,总面积1.05万亩,其中贫困户102户,户均增收5000多元;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其中贫困人口15人,人均收入近2万元。日前,云农园区又投资2000万元新上玫瑰花、辣椒深加工设备,将进一步增强扶贫产业的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


“我们之所以迅速发展,主要益于“一张订单保底、一卡通保惠、统一管理共赢”‘三个一’利益联结机制。”张玉军说,一张订单保底,确保农户的保底收益;一卡通保惠,让农户购买到最优惠的生产生活资料;统一管理共赢,保障了农产品质量,提升了产品价值。这一模式既降低园区生产性成本,又能调动农户积极性,大家各负其责、利益共享。


事实上,如何在产业扶贫中让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得更紧密,也是我市主管部门一直关注的问题。“ 产业是精准脱贫的基础,而产业发展离不开合作社支持。”市扶贫办副主任李双星说,近年来,有些合作社产业发展不明确,导致经营不景气,贫困户增收困难,政府也束手无策。同时,贫困户耕地少、没有耕地,没有劳动能力等问题,也使贫困群众很难融入产业发展。



而云农模式,为破解这些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在充分调研、借鉴云农模式基础上,我市大胆创新,尝试以“借地托管+带苗入社+户社双赢+抱团发展”模式发展产业,借地托管,即贫困户用扶贫资金购置种苗后,无偿使用合作社土地种植,合作社代贫困户管理,最后统一购销;带苗入股,即合作社在年度亩产收益中按比例给贫困户分红,实现双方合作双赢。


而在这一模式下,政府“引导员”和“服务员”作用也就有了发挥空间。今年,市扶贫办以“送教上门”的形式,开展“一县一课”产业发展培训课,根据市场需求和签订的收购订单,因地制宜推广金银花、玫瑰花、杜仲、辣椒等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供合作社和贫困群众选择。


“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我市在推荐产业同时,积极发挥政府资源优势,整合市场信息,明确市场需求,大力实施“订单”农业。随着王致和豆腐乳、以岭药业、葵花药业、鲁花集团、九间棚集团、泸州、茅台集团等合作项目落户衡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已确立订单式种植面积23万亩,其中非转基因大豆6万亩、高粱10万亩、金银花2万亩、辣椒2万亩、玫瑰花1万亩、林果2万亩。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这种产业扶贫模式得到快速推广。枣强县结合本地实际,利用沿路沿线、规模大方、房前屋后,延伸出“林下借地、委托经营、乡镇统筹、利益共享”和“借地托管、带苗入社、联农带贫、抱团发展”两种模式,发展金银花、玫瑰花、高油酸花生和杜仲叶林“三花一林”产业,今春仅金银花种植就达到10598亩。武强县街关镇建立“合作社+贫困户”“种植大户+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推动金银花、黄蜀葵种植,实现产业发展从“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今年该镇仅金银花就种植约70亩,惠及贫困户71户100余人。


“金银花是我市重点推广的扶贫产业,仅今年全市就新增种植面积18000多亩。” 李双星说,以金银花为例,1万元的扶贫资金直接入股合作社,年度收益最高为800至1000元;通过新模式,1万元的种苗可种植10亩,金银花亩纯收益约6000元左右,贫困户按8%分红每亩可获纯收益480元,10亩则为4800元,是直接入股的4至6倍。“今年我用扶贫款买种苗入股合作社,啥心不操,就等着分红。”对此,枣强县杨黄洼村的74岁贫困户杨保坚充满期待地说,平时他还在合作社打工,一天能挣百十块钱,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是全市产业扶贫模式的一次积极探索。”李双星说,这种模式用活了扶贫资金,壮大了产业规模,让贫困户有了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的产业,为合作社拓展了发展空间,实现了群众增收、合作社发展双赢效应,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