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麦收时节,午饭后,打轧小麦的农民,男女老幼齐出动,大人们牵着牲口,扛着杈、耙、扫帚,抱着盛小麦的口袋,孩子们提着凉白开水壶赶往打麦场。


那时没有拖拉机,只能靠牲口碾轧,人们在“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的时节,把自己场院打理好准备小麦上场。


景县称打轧小麦为打场,小麦打轧主要工序有晒场、翻场、轧场、扬场四道工序。


晒场    人们为尽量减少碾轧小麦的时间,小麦进场后,用铡刀把麦根切掉,光晒麦头。晒场是有讲究的,一是把小麦撒均匀,以免薄厚不均。二是把小麦在场内堆成圆形以防碌碡轧不着边。


翻场    翻场大体要翻三遍,小麦撒均匀后,把小麦翻一遍,让麦秸通风透光,第二遍是吃过午饭翻一遍,使麦秸尽量晒干,第三遍,当碌碡轧一遍后再翻一遍。翻场得有起头,后面再跟着翻,麦秸的茬口要翻得宽窄一致。


轧场    轧场是打轧小麦的主要工序,技术性很强,一般都是上了岁数、经常玩牲口的人干这个活儿,一般两头牲口拉一盘碌碡。在烈日当空,火伞高张之下,老人头戴草帽,撵着两头大牛,在松软的麦秸上打着圈地碾轧。轧小麦讲究第一圈轧边,随后每圈都沿着半个碌碡轧的印碾轧,这样避免有的麦秸轧不到。轧一遍场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轧场的人热得汗如雨下,人们不时给瓶凉白开水。孩子们用带叶树枝编成环,给老牛戴上,以遮阴防暑。这时,妇女和孩子们在树阴下面戏说玩耍。等头遍轧完后,人和牲口都到树阴下面休息片刻,人们把场翻完后,开始第二遍碾轧。


扬场    第二遍小麦轧完后,人们就开始扬场。把麦秸挑到场边去,把没有扬的小麦打成堆,扬场的把式脱了鞋、光着脚,拿着扬锨开始扬。扬场是技术活,农活讲究提耧下种、扬场簸簸箕。扬场需顶着风扬,麦壳和碎麦秸都刮到一边去,扬场把式前腿蹬后腿绷,高举扬锨,扬出的麦粒在空中呈扇形,落地成堆。不会扬的,一是麦壳扬不出去,二是麦粒满场都是。


除扬场外,漫场也是个技术活,扬出的碎麦秸赶不上好风会落在麦粒堆上,这就需要漫场的及时清扫出来,不能被麦粒盖起来。漫场的头戴草帽,生怕往头发和脖子里灌麦粒,双腿叉开用扫帚尖及时精心漫扫。


扬场和漫场只需两个人,剩下的大人们围在一起唠闲嗑,小孩们光着脚满场撒欢飞跑打闹不停。这吆喝声、这说笑声、这打闹声、这动人的场面,组成农民自导自演庆贺喜获丰收的自然画面。


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类收割机可以直接开进麦田,收割、脱粒、粉碎秸秆一步到位,打场已经成为历史,打场看场那份丰收的喜悦也已被麦粒直接进家的欢欣所取代。


作者:徐 朝  编辑:贾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