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漫步在千顷洼这片经过战火洗礼的红色土地上,突围战第一枪打响处、血泪井、突围战指挥所等战斗遗址随处可见。一直以来,马本斋及回民支队都是当地干部群众的光荣和骄傲,人民对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由衷敬仰。1939年,上级把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干部郭陆顺派到回民支队担任政委。他不仅积极协同马本斋与敌人作战,还把红军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工作经验带到了回民支队。他积极发展党员,健全党组织,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和传统,号召每个党员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使队伍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战斗力。马本斋说,郭政委对我帮助很大,有老红军给我们做榜样,我们就能建成打不败、拖不垮的铁军!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回民支队与当地百姓鱼水情深的故事代代流传。当年纪庄村村长、突围战亲历者王梦北的儿子王志杰给我讲起了英雄母亲王柳氏为掩护受伤战士壮烈捐躯的故事。
当时,住在村边70岁的王柳氏,因年龄较大、行动不便,没有转移待在家中。6月2日战斗打响后不久,一名受伤的战士爬到她家门前敲门求救。王柳氏开门后,见一名受伤的战士浑身是血趴在门前,不远处有鬼子追赶的叫嚷声,她忙把战士搀扶到院内,并用秫秸将战士掩藏好。刚一转身,几名鬼子就冲到院内,问她是否看到一个“八路”,老人怒视着敌人一声不吭,恼羞成怒的鬼子用在屋门后放着的一根擀面杖,朝老人头部狠狠打去,这位英雄的母亲被残忍杀害。在听到老人被害后,受伤的战士掀开秫秸,奋力站起,拿起身边地上的砖头,用尽全身力气,死死地抱住一个鬼子,愤怒地朝头部一阵猛砸,直到鬼子当场毙命。另一个鬼子在后面开枪,受伤战士中弹牺牲。
讲起这段故事,王志杰眼含泪花。他的泪水中沉浸着悲痛,也为祖辈舍身取义的大爱而骄傲。
在村里的军民鱼水情纪念馆,我看到了村民孙根深冒死救伤员的故事。战斗中,一名战士因伤势过重,爬到孙根深家的胡同口晕倒在地,生命垂危。这时孙根深正好路过这里,二话没说,急忙把伤员背回家中,冒死将战士隐藏在自家的地窖内。随后有意跑到胡同口把敌人向别的方向引走。战士养伤期间,孙根深悉心照料和医治,给战士送饭送水。由于缺医少药,战士伤口受感染而发炎,他每天都用盐水给战士冲洗消毒,用中药对伤口进行贴敷疗伤。英雄母亲王柳氏和英雄村民孙根深的故事,如今已做成展板挂在军民鱼水情的展墙上,成为回民支队与当地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见证。一路走来,真切感受到这里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条心的深情厚谊。
军民相依,同仇敌忾。当时只有一百多人的纪庄村,有二十多人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战场。王志杰的父亲王梦北将四个侄子和三个儿子都送入部队。(待续)
作者:郭强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