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柱老人在参加电大的考试。


人生七十古来稀,70岁本是含饴弄孙、在家享清福的年纪,可这位老人却依旧在无涯的学海中苦苦跋涉,她说,学习让她快乐,只要心中有梦想,什么时候扬帆起航都不算晚,活到老学到老是自己一生的目标。她叫王英柱,1950年出生于天津,1969年响应国家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号召来到衡水工作,2005年退休后又回到了天津老家,今年整整70岁。


为圆大学梦 七旬老人上电大


5日,2020年第一场雪不期而至,衡水大地笼罩在一片雨雪纷飞中。


当天早晨,王英柱迈着蹒跚的步伐来到衡水市广播电视大学,参加当天电大金融学本科二年级的考试。虽然已70岁高龄,但她精神矍铄,满脸认真。老人在考场上认真审题,仔细做答,一丝不苟。


70岁本是含饴弄孙、在家享清福的年纪,为什么还要舟车劳顿、寒窗苦读呢?老人表示,她享受学习的乐趣。自己年轻时,受条件所限,只读到了初中,但自己心里一直怀揣着一个大学梦。1988年9月,曾通过成人高考考入衡水广播电视大学,取得财会专科毕业证。古稀之年,深埋心底的那份对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于是2018年春,再一次迈进衡水广播电视大学,在老师们的热心帮助下,开始新的学习旅程。


“选择衡水广播电视大学,是经过多方考量、反复权衡的结果。”王英柱告诉记者,自己上学凭的是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没有任何功利性,因此不会选择那种交了学费就能给毕业证的不合法的培训机构。衡水广播电视大学是衡水市唯一一所国家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支柱服务体系大学,依托系统办学优势,汇集了全国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学校严谨的治学作风和浓浓的人文气息,让人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敬畏感和亲切感。这份特殊的情愫,让老人毫不犹疑地克服空间地域障碍,不惧天津衡水之间多次的路途往返,再次选择报考。


在电大获得了成就感、找到了归属感


古稀之年的老人,远程电脑学习,谈何容易。首先王英柱老人面临的就是使用电脑这一关。“我到商场买回一台配置最高的电脑,给严重老花眼配上一副眼镜。”王英柱说,自己从没上过网,没用过电脑,电大班主任李老师从怎么登陆、怎么找网址开始教她,回到家她像个小学生一样,一点一点地摸索,一点一点地熟悉。有问题和疑惑时,就用电话跟老师请教,老师们从来都是不急不躁地耐心讲解。王英柱也肯下苦功夫,每天凌晨5点开始学习,一年365天,雷打不动。


电大课程,每学期都有面授课程,虽然是距离学校最远的一个,但无论严寒酷暑,王英柱风雨无阻,一堂课没落下过。老人的求学精神让电大的教职员工深受感动,电大党委书记何洪超更是要求老师们,为老人提供尽可能的便利和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对此,王英柱老人深有感触:“老师上课特别认真特别严谨,哪怕只给我一个人上课,老师的教学也一点不打折扣。遇到什么难题,老师们都是想尽办法帮我解决,态度和蔼,不急不躁,跟这些年轻的电大老师们沟通起来感觉特别舒服。”


因为没有英语基础,王英柱学习起来进展特别慢,教英语的刘老师从“A”“B”“C”“D”开始,一点一点地给她开小灶。“老人学习特别认真,总是带着很多问题来上课。在教室里上完课,老人还有疑惑,我就把她请到办公室,奉上一杯茶,一对一地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抠。”刘老师说,电大的每位老师都有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爱护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个人在电大都能获得成就感、找到归属感。


没有不需要奋斗就能实现的梦想


除了日常的学习,一学期十余次的往返,也凝聚了王英柱太多的不易。


来衡水上课或考试的头一天晚上,王英柱都是在火车上度过。“凌晨从天津出发,在火车上坐几个小时,到了衡水稍作安顿便直接上课,这样可以节省一天的住宿费。”年轻人一宿不睡觉身体尚且吃不消,一个古稀老人所经历的疲惫可想而知。值得欣慰的是,因为老人的努力付出,王英柱的学习进程非常顺利。


“两年的学习,辛苦并快乐着。”王英柱老人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句话勉励自己,希望古稀之年的自己再争取做一名优秀的电大学员。


“王英柱老人像一面明镜,印证了我们电大‘厚德、博学、开放、创新’的办学理念,同时老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社会展示了电大‘服务全民学习、服务终身教育、构建平民进步的阶梯’的办学目标。我们就是要让那些有求知欲望的人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满足对知识的渴求。”何洪超表示,老人用亲身实践对“心中有梦想,什么时候努力都不算晚”作了生动诠释。


当天考试,是这学期的最后一场考试,王英柱胸有成竹。她说,感谢衡水广播电视大学给自己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圆梦平台,终身学习是对自己最好的投资,如果有机会,她还要继续考研究生、考博士,将自己的学习生涯进行到底,用知识照亮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