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阳光洒落在田野上,石家庄的乡村正铺开一幅鲜活画卷。鹿泉的古窑院里,有人捧着刚出炉的窑烤面包喜笑颜开;井陉矿区的艺术村墙下,背着画板的学生正把斑斓色彩搬进画框;元氏的果园里,游客的采摘篮晃出满筐的果实……这些藏在田野间的惊喜,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模样。


不只是风景变了,日子也透着新滋味。古村落留住了乡愁,更赚来了人气;老院子装进了艺术,又鼓了村民的钱袋;庄稼地里长出了“金果果”,更种出了奔头。从山脚到河畔,从庭院到田间,石家庄的乡村正用自己的方式,把“诗和远方”种进泥土里,长出了乡村振兴的别样风景。


艺术村里的“新玩法”


“正丰左岸艺术村的艺术氛围特别棒,拍照非常出片。”游客许洋开心地向记者展示着她的摄影作品。


走进井陉矿区正丰左岸艺术村,展览着各色艺术品的艺术名家工作室、咖啡香气弥漫的犄角咖啡馆、色彩斑斓的艺术墙体画廊、充满活力的乐队小院……这个暑假,众多游客选择来这里打卡,感受这座集古建、非遗、当代艺术、文创园区与文体休闲于一体的艺术村落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书法、绘画、雕塑、陶艺、音乐等各具特色的艺术家工作室依势而布,百年古宅院仿佛化身“没有围墙的艺术馆”,艺术气息触手可及。在艺术村核心区,明清四合院经过精心活化改造,成为可容纳百人的红色研学基地。每逢周末与节假日,一批批学生背着画架、手持画笔,在古建筑前聚精会神地创作。


井陉矿区中凤山村党支部书记、正丰左岸艺术村负责人贾铜芳介绍,艺术村深度整合多所知名艺术院校的学术资源与艺术家的创作力量,通过“名家驻创+院校实训”模式,构建起学术导师带项目、驻村艺术家传技艺的协同体系。目前,艺术村已与33位知名艺术家签订长期入驻合约。


艺术美化村落,产业加快振兴。正丰左岸艺术村以“艺术赋能、适度经营”为原则,摒弃纯商业或纯旅游的开发路径,专注发展研学写生产业,通过科学规划餐饮、民宿等配套业态,精准服务艺术家与研学群体。尤为关键的是,艺术村创新采用“合作社+”运营机制,收益按比例精准投向古建修缮与村民分红,通过“以艺养文”反哺文化根脉,“以文惠民”撬动民生改善,有效破解了古建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难题,实现了文化保护、产业升级、村民增收的多方共赢。


古村新韵里的“慢生活”


走进鹿泉区石井乡岸下村,古朴的石窑民居建筑和小巧精致的院子带来别样的休憩体验。岸下村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外在美,更在于它所营造的“诗意栖居”氛围。“1314数字恋爱最美公路”“亲爱的院子”“山野中餐厅”“窑烤面包”等多个农旅休闲业态项目,让岸下村成为游客远离尘嚣、放松心情的理想之地,更是体验乡村文化、感受田园风光的绝佳选择。


近年来,鹿泉区聚焦基础设施、文旅服务、产业发展等方向,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让游客在乡村休闲旅游中更好地感受“慢生活”。


保有和美乡村特色风貌,最大限度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既留存村内有价值的历史要素,又避免千村一面、同质化现象,留住乡愁,体现特色。通过针对性改造提升,实现独村独美、各具特色,着力打造出岸下村、东土门村、谷家峪村等具有乡土风情和显著辨识特征的和美乡村。


提升和美乡村文旅深度,依托和美乡村建设,支持和培育乡村精品民宿,将民宿与乡野、乡俗、乡风、乡情等有效串联融合,着力打造岸下、荷莲峪、水峪、段庄等精品乡村游村落。支持发展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谷家峪香椿、鹿泉红薯、鹿泉苹果等多种农产品观光采摘模式收益明显。举办特色节日活动,提升旅游休闲体验的乡村供给侧吸引力,提升鹿泉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以文旅深度体验留住游客。


桃林深处的“致富经”


2至3米的行距、饱满红润的果型,在元氏县殷村镇红旗村桃树种植园,一棵棵桃树排列有序,“早露蟠”“映霜红”等品种的蜜桃挂满枝头,游客们提着果篮在林间穿梭采摘,阵阵桃香混着欢声笑语弥漫开来。


“坚持支部引领、村民参与、利润分红的模式,成立元氏县富永专业种植合作社。全村的主要产业是特色种植,连片种植桃、葡萄等特色水果。”红旗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涛介绍。


红旗村地处浅山丘陵区,土壤疏松肥沃,光照充足。让“桃林”变“钱林”,规模和业态是关键。近年来,红旗村推动桃树种植向标准化、多样化、体验化转型,在村南、村北连片打造精品桃园,同步发展“春摘樱、夏摘桃、秋摘葡”的全季采摘产业链,由党支部带头成立种植合作社,形成“基地带农户、采摘连市场”的产销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品牌、统一线上线下销售。


据殷村镇副镇长董晓鑫介绍:“目前红旗村集体承包国富蔬菜大棚15座,建成高标准葡萄大棚10亩和肉牛养殖基地,流转土地600亩,均与村民合营分红;利用移民扶持资金修建冷库1座,能够保证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出售。”红旗村包村干部李思远也表示:“现在群众的日子好起来了,红旗村也成为了殷村镇的乡村振兴模范村庄。”


红旗村的桃树与采摘产业,是元氏县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接下来,红旗村将继续做强“红旗桃”品牌,发展壮大种植园,同时拓展线上销售渠道,将红旗桃的名气传出去,让果园“颜值”深度转化为经济“产值”,使飘香的桃林真正成为乡亲们的“绿色聚宝盆”。


编辑:姜长淼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原标题:石家庄和美乡村建设的“别样风景”—— 赚得来人气 留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