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水市冀州区门家庄乡创新建立“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参与—多方协同”联动机制,以党建网格为依托,织密织牢基层困难群众分层救助服务网,成效显著。


党委统筹谋全局。成立“党建+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推行“党建+网格覆盖”服务机制,将53名乡机关干部与17个村的108名党员整合成网格队伍,深入困难群众家中,聚焦物质、住房、饮水、医疗、教育、就业、社会支持等七大需求,开展精准帮扶。


支部落实强业务。各支部统筹理论学习、政策学习和业务学习,将救助政策宣传融入党建活动,线上通过村微信群广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线下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入户走访等形式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措施进行整合宣传。今年以来,开展社会救助政策集中宣传活动3场,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现场咨询60余人次。


党员参与送服务。教育引导村“两委”成员、年轻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农村后备干部等群体察民情、接地气、办实事,通过对困难群体线下走访摸排和线上部门数据信息关联比对,精准落实分层分类救助政策,制定“一户一策”救助帮扶方案。2025年以来,救助网格收集困难群众线索300余条,主动发现并救助帮扶80余人次,新增低保19户36人、特困8户8人,发放临时救助金2.835万元,累计帮办实事210件,为21名残疾人发放辅具,组织14名“爱心妈妈”为留守儿童等提供持续关爱服务。


多元协同齐参与。党组织积极协调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慈善资源,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东堤北、堤北桥、丁家庄三支驻村工作队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联合乡村干部入户讲政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探索高龄助餐模式,通过政府支持、自筹、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捐款捐物等方式建设门家庄乡“孝老食堂”,自2024年11月运行以来提供助餐245人次。建成600余平方米的“文明小院”,包含婚庆礼堂、爱心小屋等功能,已开展爱心活动10余场,服务群众2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