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衡水市分行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服务模式,全力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消费与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成功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我市落地见效,为我市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构建工作框架,夯实服务基础。为更好地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该行牵头印发《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衡水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确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重点和任务分工,形成多部门联合推进格局。同时,该行还印发《2025年金融“五篇大文章”银企对接活动方案》,通过开展“科技强企、绿色赋能、普惠利民、银企护老、提振消费”五个专项行动,由阶段性银企对接转变为全年常态化银企对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截至6月末,该行联合相关部门举办银企对接活动11场,覆盖企业4070家,新增授信51.16亿元,发放贷款超36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此外,该行对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民营经济、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情况开展评估。在该行微信公众号发布《衡水市金融“五篇大文章”信贷产品手册》,实现189款特色信贷产品一键查询。


科技金融“量、质”齐升,助力创新发展。在科技金融领域,该行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客群,推动产业创新成果形成新质生产力。截至6月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7.06%,支持企业数量达到1154家。同时,该行还不断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的落地成果,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截至6月末,全市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余额1.28亿元。


绿色金融提质增效,推动低碳转型。围绕绿色制造、优质绿色低碳项目等,该行组织金融机构开展融资对接,积极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使用。截至6月末,已有11家能源、发电企业累计获得9.03亿元的碳减排贷款支持,带动释放碳减排量达到20.74万吨。全市绿色贷款余额也达到336.04亿元,较年初增长14.83%,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润泽千企万户。在普惠金融方面,该行认真落实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举措,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加大对涉农、小微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授信户数达到5.33万户,同比增长9.06%;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到757.99亿元,同比增长20.75%;涉农贷款余额更是达到1376.44亿元,较年初增加104.90亿元;同时,有891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获得257.33亿元的支持,实现了普惠金融的精准滴灌和广泛覆盖。


消费与养老金融双向发力,激活内需潜力。该行还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消费供需两端,为消费提质扩容提供金融支撑。通过组织召开“银企同心 文旅向新”政银企对接会等活动,现场签约授信金额达到1.1亿元。截至6月末,全市消费贷款余额达到727.79亿元,较年初增加4.09亿元;养老贷款余额也达到3.44亿元,较年初增加1.83亿元。此外,该行还打造了助老暖心工程,制定了《衡水市金融服务适老化工作指南》,推动全市671家银行网点全部完成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环境。


数字金融创新驱动,赋能各行各业。在数字金融领域,该行积极推广数字人民币的应用,不断拓展其在政务服务、民生缴费、商业消费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场景。截至6月末,全市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累计开立120.04万个,对公钱包达到4.6万个,交易金额高达35.06亿元。同时,该行还鼓励金融机构强化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传统产业的金融支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截至6月末,全市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24.79亿元,支持企业28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