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子夜,霓虹灯与路灯交织成流动的光河。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室门上方“抢救中”三个红字刺破黑暗,推车碾过地砖的声音与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在走廊里纠缠。值班医生张洁抬手看了看手表,屏幕上跳出“1:07”的荧光。
药物中毒的女性被抬进抢救室时,衣裤上还沾着田间露水。洗胃机发出规律嗡鸣,张洁盯着引流管里的液体,忽然发现女孩睫毛在微微颤动。“别睡!”她握住患者的手腕。
门帘被撩开的一刹那,凉风裹着少年的哭喊涌入。一个少年的手指以诡异角度翘起。这时,张洁恰好刚腾出空儿来。她快步上前,一边轻声安慰,一边熟练地检查伤势。她的动作轻柔而精准,眼神专注得不容丝毫差池,仔细查看伤口、判断骨折类型,嘴里还不断叮嘱着注意事项,“别担心,先固定好,一会儿疼痛就会缓解些,我们马上安排进一步检查。”
……
这边刚刚安顿好,120急救车又呼啸而至,来了一位疑似脑卒中患者。患者已陷入昏迷,口角歪斜,情况危急。张洁快速评估患者状态,通知同事:“立刻开通静脉通道,做头颅CT,通知神经内科会诊!”大家各司其职,有的熟练地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有的紧急联系相关科室,还有的忙着整理患者信息。
4时15分,分诊台的电话铃声响起:“喂,有个心脏病患者,胸闷胸痛,大概10分钟到!”护士挂断电话,立刻准备好急救设备,严阵以待。不一会儿,患者被搀扶着走进来,面色苍白如纸,双手紧捂胸口,似乎每一次呼吸都要用尽全身力气。张洁将患者扶到检查床,听诊器刚一贴上胸口,眉头便紧紧皱起,“快,做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谱!”她的声音沉稳有力,给慌乱的家人吃下定心丸。
……
伤者惊恐的眼神、家属焦急的泪水、同事们默契的协作……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组成了急诊科又一个“平凡”的夜晚。这一夜,他们共接待了51名患者,每一个患者背后都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在这里,时间就是生命,容不得丝毫懈怠;在这里,伤痛与希望交织,医护人员用专业和爱心搭建起守护生命的桥梁。
当晨曦微露,急诊科依旧有患者进出,但相比夜晚的高峰,暂时有了片刻缓和。
张洁在更衣镜前解开马尾辫,后颈粘着几根碎发。她摸出手机,看到锁屏照片里儿子在游乐场的照片,微微一笑……
城市仍在沉睡,急诊科的灯光却依旧明亮,见证着生死竞速,也闪耀着人性光辉。这些白衣战士,一夜未眠,却也从未言退。当太阳升起,他们又将带着新的希望,开启新一天的“战斗”。因为这就是他们的使命,是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
急诊科主要任务是接诊、抢救急危重病患者,挽救生命,解除或缓解其痛苦。全年无休、风雨无阻、昼夜不息、无节假日,急诊医生是“熬夜大户”,又是在“风口浪尖”上班。
简单概括,就是急诊对医生要求很高,同时面临的风险也很高。他们每天要面对急难险重的工作,内科、外科、重症医学、中毒、灾难医学等知识都要懂。同时,他们要应对的往往不仅是医疗问题,还包括孤老、遗弃、救助等社会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医院内的分诊压力也很大。“每次进到抢救室,我都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每一秒、每一个操作都关系着患者的生死,这种责任带来的感觉让我时刻紧绷着神经。”“上呼吸机、持续的胸外按压、推肾上腺素……只有这样,哪怕最后抢救失败,我们和家属也能心安。”在急诊科采访时,医务人员袒露着自己的心声。
东方微白,白衣掠过长廊,有多少故事难以言说……
“知道为什么急诊科总在夜间最忙吗?”急诊科主任庞艳雷讲了一句后略微停顿说,“黑夜会放大恐惧,而我们是举着火把与时间赛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