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约1/3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视网膜病变。这种疾病早期常无典型症状,却在无声无息中侵蚀视力,堪称隐匿的视力“杀手”。
高血糖如何摧毁眼底
视网膜如同相机的“底片”,负责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引发双重损伤:
1.血管损伤:血糖升高导致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逐渐形成微血管瘤、渗出和出血。
2.神经损伤:高血糖直接损害视网膜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加速视功能退化。
病情进展可分为两个阶段:非增殖期,早期表现为微血管渗漏,眼底可见出血点、硬性渗出;增殖期,缺氧刺激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这些血管结构脆弱,极易破裂出血,甚至引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常无症状,但以下表现提示病情进展:
1.视力波动:血糖剧烈波动时,晶状体渗透压改变导致短暂性视物模糊。
2.视物变形:黄斑区水肿或出血时,直线可能出现扭曲。
3.飞蚊症加重:玻璃体内突然出现大量漂浮物,可能提示玻璃体积血。
4.视野缺损:视网膜缺血或脱离时,视野出现固定暗区。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视力正常,也可能存在眼底病变,因此定期筛查至关重要。
精准诊断,科技赋能早发现
1.眼底彩色照相:可直观观察微动脉瘤、出血等典型病变。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无创检测视网膜各层结构,精准识别黄斑水肿。
3.血管造影:动态显示血管渗漏和缺血区域,指导治疗决策。
4.人工智能辅助筛查:AI算法可快速分析眼底图像,显著提升基层筛查效率。
衡水华厦同瑞眼科医院专家提醒: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5年后应每年检查眼底;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就应立即进行首次眼底检查,之后每年至少检查一次。妊娠期患者需增加检查频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是一场“持久战”,通过严格的代谢控制、规范的眼底筛查和精准的分期治疗,超过90%的严重视力损害可被避免。患者无需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科学管理,方能守护“心灵之窗”的永恒光明。
作者:王亚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