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三亚闭幕,衡水学院独竹漂项目队获得四个三等奖,创造了河北省在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


左一是罗新广,右边是甘伟树


独竹漂项目队合影


一人一竹一杆,江河上的“中国功夫”。独竹漂俗称“划竹竿”,又称“独竹舟”,是发源于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的一项民间绝技。赤水独竹漂原是当地人的水上交通方式,后来逐渐发展为民间娱乐、比赛项目。独竹漂是一项由运动员赤足站立在漂浮于水面的单棵竹子(或形似竹子的工具)上,手执划竿,以竿为“桨”,左右划水,保持平衡的同时破浪前行的运动。


左一是罗新广


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在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首度亮相,之后在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024年春节前夕,衡水学院独竹漂项目队获得代表河北省参加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资格。


据了解,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法定的重要体育赛事,由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主办,每四年举办一次,自1953年以来,先后成功举办了11届,已成为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民族传统体育盛会和民族团结进步盛会。本届运动会设独竹漂男子、女子直道竞速60米、100米和200米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1支代表队的65名运动员参赛。衡水学院独竹漂项目队此次参赛运动员共计6人,其中罗新广获得男子200米三等奖、男子100米三等奖、男子60米三等奖;甘伟树获得独竹漂男子200米三等奖。奖项总数创河北省在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


衡水学院独竹漂项目队教练彭超对每一名运动员都满怀信心:“我们的运动员日常训练非常非常辛苦,每天泡在水里不说,他们每个人的两只手都磨出了厚厚的茧,这些茧也是运动员拼搏奋斗的勋章。这次拿了四个三等奖,我们有信心下届运动会一定拿个一等奖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