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分九州,冀州为首。
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制史,这是历史悠久的冀州;汉古城遗址、汉代“黑石熨斗架”、冀州鼎等文物宝藏琳琅满目,这是物华天宝的冀州;“药王”邳彤、大儒孙敬、高僧释道安、政治家冯太后都出生于此,这是人杰地灵的冀州。
古韵悠悠,新意盎然。近日,走进冀州区,记者看到一个在“文旅+”创新模式下,人文与生态和谐共舞、历史与现代激情对话、产业与文旅密切融合的大美冀州。
文旅+资源,寻求最“优”解
冀州区坐拥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近年来,冀州文旅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乘着创建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东风,不断深挖本土资源,做优生态链。”说起冀州区文旅发展,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妍倍感自豪。冀州区提出了“借湖造势、环湖兴冀”的发展思路,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将绿色生态与文化遗产相结合,打造出了“一城、一湖、一带”旅游板块,构建起文旅融合的绿色生态体系。在环湖生态休闲旅游带,建设了3.8公里长的零坡度环湖绿道,沿途设立了5处观鸟和观景平台,让游客能更好地亲近自然、纵享生态美景;在冀州古城遗址内,引入了鸬鹚捕鱼、护城河观鸟、信都鸽舞等活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成了最美的生态画卷。
生态资源自成一景,但冀州区的追求不止于此,要让更多的冀州人文资源成为家乡的“旅游名片”。
冀州古城遗址内,发劲似炮、出手如捶的非遗项目“三皇炮捶”正在上演,小演员们一个个身形矫健、出拳利落。“冀州区组织课间操练习‘三皇炮捶’已经九年了,别看孩子们年龄不大,可都是咱的‘老演员’了。”周妍解释道。
为了打造可持续的展演矩阵,冀州区“下了一盘大棋”——挖掘非遗项目,建设非遗数据库,收录各级非遗项目41项。组织本地作协、书协、美协、摄协开展专题创作和采风活动,助力文艺作品参加省级比赛并斩获名次,推动冀州文旅“走出去”。打造“代言人”梯队,在十余所学校普及“三皇炮捶”课间操,每逢节假日学生可在景区演出;书法家、画家、摄影家不定期在冀州古城遗址公园内现场创作,化身“景中之景”;今年4月起招募“冀州文旅推介官”,网红大V、摄影爱好者共60余人参与报名,评选出了6位文旅推介官,将“冀州人”的资源优势最大化。
“生逢其时,与有荣焉。我平时就很热爱分享生活,能有机会更多宣传家乡的好风景、好故事,我自己也很骄傲!”这是“冀州文旅推介官”郭宝广最真切的感受。
文旅+体验,书写“活”文章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冀州古城始建于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时名信都郡,刘秀在此韬光养晦,光复汉业。
“站在戍楼上,历尽沧桑的城墙和护城河畔的美景尽收眼底,仿佛真的体会到了古代帝王指点江山的豪迈。”游人们身着汉服感叹,在古代用于军事瞭望的戍楼上极目远望,气势如虹的衡尚营战鼓声在遗址内回响,信都演武风云激荡,仿佛瞬间置身于2000年前,与刘秀并肩。
为了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冀州区实施了古城遗址建设工程。建成了城池演变、夯筑技艺、考古营地、戍楼、光影大棚、校场、射箭场、跑马场等多处节点;开辟了文、武两条观光路线,游人可变身“武生”,“捶丸”“掷圈”“射箭”“击壤”,亦可化身“文士”,对诗、画扇、剪影、拓印;植入了考古探源、仿古集市、金龙送福等场景,打造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相融合的高品质景区,带游客“赴一场千年之约·享一回亲鸟之悦”。
总长4500米的夯土古城墙,历经汉、元、明、清各代兴建、修缮与历史变迁,为考古勘探和文化展示提供了便利。
“我们邀请中国社科院、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召开了古冀州文化研究座谈会,还聘请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冀州古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区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云鹏介绍,目前已投资近80万元,完成了两条探沟的发掘和古城遗址保护范围内考古勘探。勘探出城墙夯土设施遗址4处,道路遗址2条,水城遗址夯土墙与附属设施2处,明清城墙战楼遗址1处、城楼遗址1处。古城遗址被列入河北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全省仅3个。
夯筑技艺展示区和考古探沟区,分别用模型和真实的遗迹,向游人展示着古人的智慧。“先了解古人取土、运土、筛土、支模、夯土的城墙夯筑过程,再看真实的夯筑痕迹,最后还能在考古营地挖‘文物盲盒’,真的不虚此行!”前来研学的中学生感叹道。这些“文物盲盒”运用3D打印技术,细腻地还原了文物的细节。
近年来,为了让文物“说话”,做“活”历史文章,冀州区构建起了科技感十足的文旅体验新空间——古城遗址新增了AR扫码体验;冀州博览馆序厅内投影出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光影落幕、灯光乍现,冀州鼎赫然“冲”出荧幕;线上打造了3D虚拟展览,用数字化手段呈现博物馆的经典藏品;博览馆墙体举办裸眼3D光影秀,将冀州的历史文化“送”到群众眼前……用科技让古今“对话”,用“未来”诠释“历史”。
文旅+产业,齐奏最“强”音
以文润根,以根养文。
“我们要做可持续的文旅产业,必然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周妍阐述着“文旅+产业”的战略构想。
冀州区是我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县级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生产和销售基地,也是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第二批国家综合创新试点,拥有生产企业293家、经营企业280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占河北省15%,并于近期入选河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以此为基础,冀州区大力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丰富文旅发展业态。
在冀州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产业发展中心的医疗康复辅具体验区,适老化家居、无障碍设施、辅助器械、生活自助用具和智能化健康监测等产品应接不暇,“真没想到现在的养老设施这么智能,原来‘新质生产力’离我们老年人这么近。”85岁的王顺德站在适老化改造监护可视化系统大屏前高兴地说。
银发经济浪潮正扑面而来,如何满足“新老人”的新需求,为银发群体提供多元化的康养服务,是冀州区打造“品质养老”的关键。
中医讲究“治未病”,艾草可以通经络、祛寒湿,自古便是养生必备草药。在石与木艾草文化园内,游客们正亲手体验非遗项目——手工艾绒制作,“拣去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至柔烂如棉为度。”近年来,冀州区重点建设了占地10余亩的艾草文化园和200亩的艾草主题农场,包括艾草文化广场、艾草文化馆、古法艾坊、艾灸体验馆等。同时,为传承古法艾绒制作技艺,文化园将传统的手工艾绒制作场景复原展示出来,并实现规模化量产。石与木艾草文化园已成为集艾文化传承和遗产保护、科普教育、培训、研学旅游于一体的专业艾文化园区,游客可现场体验艾绒制作技艺、艾灸疗法,亲手制作艾草香囊、艾草泡脚包等文创产品。
“石与木艾草文化园已经纳入了全区文旅发展整体规划,每年来我们文化园区体验、研学、旅游的游客增加了3倍,收益直接翻了两番。”河北石与木艾草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文庆说。
除此之外,冀州区还将运动与康养结合,力求打造一个全民健身的康养胜地——完善集住宿、餐饮、养生、垂钓于一体的玉泽园垂钓基地;零坡度环湖绿道,供游人漫步、慢跑、慢骑;湖城水之梦乐园内,游泳、健身业态一应俱全;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事一年一度,如火如荼;河北省皮划艇训练基地持续推进;全球匹克球培训中心(CPEC)·中国冀州匹克球训练营正式开营……
产业兴则百业兴。文旅+产业的探索,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更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固本培元、凝聚人心,如今,每位冀州人都在为建设大美冀州添砖加瓦。
让每位冀州人从文旅发展的受益者,变成做强文旅产业的践行者,让生态更优、历史更活、产业更强,冀州区正笃行不怠,步履铿锵。
见习记者 王雅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