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去年以来,衡水市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围绕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全力保障和促进民生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高质量完成20项民生实事项目。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不断为民生“加码”、为幸福“提速”、为生活“添温”,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

 

老有所养 托起最美“夕阳红”

 

“大娘,门口的坡道走起来方便吗?扶手用着习惯吗?”近日,故城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到郑口镇贾黄村适老化改造服务对象王兰凤家中进行了走访,仔细检查扶手、护栏等设施安装是否牢固、使用是否方便,并关切地询问老人对改造是否满意。

 

“夜里起身,床头安装了感应灯,门口改造的安全扶手还做了坡道,就连洗澡也可以坐到专门的椅子上,再也不用担心滑倒了……以前可不敢想能有这样的日子,真是又方便又安全!”说到适老化改造民生工程,王兰凤不停地称赞。

 

王兰凤今年70岁,是低保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栓导致右腿行动受限,经常磕磕碰碰,生活中有很多不便。去年,在政府的帮助下,量身定制的适老化改造大大提高了她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

 

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是2023年衡水市人民政府20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去年以来,我市紧扣特殊困难老人居家养老痛点,优先将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和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作为居家适老化改造重点对象。在完成以上人群家庭适老化改造后,各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将改造对象范围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残疾等老年人家庭。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根据住房现状、护理能力、实际需求自主选择改造项目,自愿向民政部门提出改造申请。改造申请审核通过后,民政部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上门对家庭生活空间、老年人生活能力、家庭照护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协商指导老年人家庭选择最适合的方案进行改造。方案经由老年人或其监护人签字确认,做到“一户一案”。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为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市民政局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将文化程度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定细则、定内容、定成绩,完善工作机制。重点培训《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消防法》《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法律意识;重点培训养老护理员职业道德、职业守则,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照护特点,老年人常见冲突和压力处理方法等专业知识,提升养老护理员业务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市已经完成新增等级认定养老护理员129人,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14人,占年度任务量112%。全市1243名养老护理员,均已完成“岗位大练兵”培训和县级培训。

 

学有优教 筑就腾飞“新高地”

 

窗明几净,书声琅琅。现衡水市第六中学西校区是衡水市第二中学西校区经过改建而来,2023年秋季学期已投入使用,新增教学班22个、学位1160个。“2023年,衡水市主城区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6万余个,提前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23年12月21日,在衡水市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市教育局副局长苏志强说。

 

“在南外环买了新房,刚搬过来的时候还担心小孩上学远,现在建好了巨吴渠小学,又建成了第十五中学,以后孩子就近上学,真的是太方便了。”家住南外环的市民李先生满意地说,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这对每个家里有学龄儿童的市民来说是最大的福音。

 

去年以来,我市组织桃城区、高新区和滨湖新区在认真调研摸底、科学统计测算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投入保障,多渠道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供给。通过增建装配式教室、为新建学校配齐设施设备、初中学校举办分校等方式,新增小学教学班78个、学位4290个,新增初中教学班89个、学位4895个。

 

作为解决大班额、入学难的跟进项目,我市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工程,切实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截至去年底,按照国家标准对12075间教室进行护眼灯光、护眼黑板改造。实现了学校教室照明卫生达标率100%,教师、学生、家长防近视知识知晓率100%,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建档率100%,重点人群视力精准干预率100%,有效减少了儿童青少年学生新发近视率。

 

“护眼灯的安装,照亮的不仅仅是一间间教室,更点亮了学生的眼睛,照亮了学生的未来。”苏志强表示,中小学教室照明改造是我市“健康教育”开展的重要一步,借助本次“亮眼”工程这一民生实事,不断完善视力健康评价体系、落实学业“减负”工作、实施阳光体育运动、逐级建立考核机制等举措,让爱眼护眼行动真正落地见效,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居有所乐 收获惬意“小确幸”

 

走进河东街道龙源东郡小区,这里环境干净整洁,设施井然有序,一排排电动车整齐地停在智慧充电桩前。该小区有居民1734户,楼栋13栋,24个单元,出租户多,人员流动性大。之前,因为小区无集中充电装置,居民在楼栋到处“飞线”充电,有的居民跨越几层楼的高度,将电线从家里拉到户外地面上,或是干脆将电动车推进电梯和楼道,更有居民直接将电动车电瓶拿回家中充电,这些充电方式导致楼道线路凌乱,存在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

 

针对该小区居民集中反映的“飞线”充电问题,街道经过考察规划,决定将其纳入既有高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项目,为小区全体居民统一安装入户式充电桩。截至去年6月份,374个充电桩一并交付,1734户小区居民彻底告别了“飞线时代”。

 

桃城区物业服务中心主任贾晓庆认为,解决“飞线”充电难题,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是关键。去年,桃城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扶持、疏堵结合、因地制宜”的思路,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运营规范、安全方便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桩。2023年6月底前,安装67组充电桩,984个充电端口,共计完成20个高层小区,实现高层小区全覆盖。

 

“在政府支持下,我们采用了超温超时自动断电的智能充电设施,并通过出租车棚广告位等方式,为小区免费建设集中充电桩。”衡水友聚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业务负责人黄永平表示,该公司在桃城区建设运营200台充电桩,今年以来,居民使用率同比提高近30%。

 

去年以来,我市将高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工程列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统筹考虑群众意愿、小区公共空间规划、充电桩建设安装企业考察结果等因素,合理制定每个小区的安装方案。坚持“一栋一策”原则,按照不低于充电需求数量30%的比例进行安装,对小区内空间进行科学规划,尽量在小区内楼栋之间进行充电桩建设,满足居民走出单元门就有充电桩使用的需求。截至去年7月底,全市114个既有高层住宅小区全部完成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安装,合计安装充电桩813套,充电接口6555个。实现了全市561个高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全覆盖。

 

行有通途 乐享舒心“小美好”

 

“我是附近小区的居民,滏阳路没有改造之前很容易堵车,出行特别不方便也不安全,现在路通了出门太方便了”。在滏阳路遛弯的张女士表示,这些年,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干好事,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一路既通,百脉俱兴。市滏阳路改造提升项目(育才大街至京衡大街段)作为我市2023年民生实事之一,自2022年7月启动以来,由衡水市城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担项目建设,道路全长3.36公里,概算投资4.1亿元,该路段顺利通车使我市南部新区与主城区来往更加便捷,进一步惠及沿线企业、学校和居民。

 

翻看近几年民生实事成绩单,民生实事的持续实施不仅让城市大变样,也让乡村更美好。漫步在枣强县宋新屯村,洁净优美的村居环境让人眼前一亮。该村坚持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五化”工程目标,因地制宜打造精品特色村庄,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

 

“到2023年底,1555个村庄完成‘五化’工程建设,全市累计完成‘五化’工程建设的村庄达到3099个。”衡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于海云介绍。

 

在村庄“五化”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采取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村庄“五化”工程建设。扩宽投融资渠道,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村集体与农民自筹为辅、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农村能人等以赞助、帮扶的方式,积极参与村庄“五化”工程建设。2023年共完成投资2.5亿元。

 

冬季供热工作事关百姓冷暖。由于供热管网改造多为老旧小区,建设年份久远,庭院地下管网铺设复杂,施工难度和成本相应较高,市城管局统筹协调工程推进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组织专业人员研究整改方案,并严把材料设施关和工程质量关,确保供热管网改造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提前完成赵庄公寓、明珠花园等30个小区共计14公里的供热老旧管网改造,进一步提升了供热效果,改善供热质量。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再奋蹄!做好民生工作,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在全面建设幸福美好新衡水的奋斗之路上,我市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乘风而至,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越来越清晰的民生图景温暖着人民的心,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