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衡水市妇幼保健院获悉,为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医院病理科最新引进一项宫颈癌早期筛查项目——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该技术无创伤,敏感性及准确度都是目前其它筛查手段无法企及的,将更好地保障我市广大妇女群体的身心健康。


据了解,宫颈癌是全球第二大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开展宫颈癌筛查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目前,宫颈癌的筛查分三个阶段,脱落细胞学检测、电子阴道镜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其中脱落细胞学检测目前有三种方法:巴氏涂片、液基薄层技术(TCT)、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


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主任邱浩介绍,传统的细胞学检查方法,即巴氏涂片的广泛应用,在过去的50年里在世界范围内成功的将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了约70%;但由于假阴性较高,诊断结果重复性不好,不再适应于当今医疗服务的需求。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TCT)是九十年代末发明的一项细胞学制片新技术,克服了传统巴氏涂片标本不具代表性的问题;但依然由于细胞量较多及炎症细胞的混杂,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为此,该院病理科结合国内外细胞学检查及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积极引进了 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在液基薄层制片的基础上,进行Feulgen染色,通过全自动扫描系统,将玻片全部细胞扫描至计算机当中,进行细胞DNA定量分析。DNA是细胞成长、分化和繁殖的基础,致癌因子引起基因的突变所导致DNA含量的改变,都可以被全自动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所检出。细胞恶变过程中,出现DNA含量的改变较形态学改变要早,因此能更早更精准诊断癌前病变,其敏感性更高。


邱主任表示,该技术克服了传统涂片技术存在的假阴性和细胞混杂不易辨认和漏诊的弊端,可广泛应用于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评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严重程度、判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活动状态、帮助避免细胞学和病理学上的误差、指导宫颈癌的治疗。不仅提高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对于肿瘤的预后评估及指导肿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市妇幼保健院是全市首家应用人工智能诊断新技术助力宫颈癌筛查的医院,自开展本项工作以来,受到临床科室及患者的广泛认可。


基于此,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与病理科联合推出了为期三个月的(9月19日——11月19日)“宫颈癌三联检”惠民活动——DNA倍体检测+TCT+HPV分型检测,旨在及时帮助有需求的妇女了解掌握身体健康状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李红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