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在竹之间,格在梅之上。张桂梅,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身患23种疾病,却用瘦弱的肩膀为山区贫困女孩扛起了一座知识的殿堂,帮助1800多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她是一根燃烧的蜡烛,为近1800个家庭点燃了希望,被亲切称为“张妈妈”。
捧读张桂梅的事迹,令人潸然泪下。
从张桂梅身上,我们读懂了信仰之心。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张桂梅像一名战士,无论处境如何艰难,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和使命,把信仰化作精神支柱,与疾病抗争,坚守三尺讲堂,深深扎根和服务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地履行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她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正因为张桂梅的这种追求、期盼和动力,才使得她40多年如一日,兑现了“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仰。党员干部应像张桂梅那样,保持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和使命、忠诚于党,自觉做到为国尽力、为党分忧、为民尽责,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从张桂梅身上,我们读懂了奋斗之心。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使我忘记了病痛,忘记了年龄,使我浑身充满了力量。用我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织出爱的和谐的生命绿洲。”为了学生,张桂梅长期带病坚持工作,几次晕倒在讲台上,而每一次她都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关爱学生,竭尽所能、倾尽所有。为了改变贫困女孩的命运,她面对许多人的质疑,坚定执着、敢为人先、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面向贫困山区家庭的女子高中,让贫困山区的女孩子有学上。她身上有永远奋斗的热血在涌动。党员干部当像张桂梅那样,有一份“奋斗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立足岗位、不懈奋斗,创造属于新时代的业绩。
从张桂梅身上,我们读懂了奉献之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个寒假,为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张桂梅不顾病体,坚持深入到边远贫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和收养孤儿,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张桂梅用行动展现了无我的境界。无我的人,常常是精神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女高学生和福利院的孩子,自己却变得四壁空空,但一想到她的学生没有因为贫困而辍学,有的进入了重点大学,有的学成回到大山当了教师、医生,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奋斗,她就感到快乐与无悔。党员干部要像张桂梅那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忘我付出,才能体悟到马克思所说的“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的崇高境界。
榜样鼓舞人心,使命召唤担当。日前,中宣部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让我们像张桂梅那样,坚定信仰,永远奋斗,无私奉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