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落幕的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国产助听器领军品牌挚听助听器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创新实力,荣获“优秀科研成果创新奖”,成为清华大学展区备受瞩目的焦点。

在本届高交会清华大学展位上,挚听助听器展示了挚听助听器RIC2.0、3.0产品及创新听力解决方案,彰显了国产助听器在芯片研发、场景适配及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突破性成就。

尤其是其搭载自主研发6nm专业助听芯片的旗舰产品RIC3.0 Pro,以其领先的技术水平和精准的用户体验设计,一举夺得高交会优秀科研成果创新奖,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听力健康领域的硬核科技实力。
技术破局:国产6纳米芯片打破国际垄断
在高端助听器芯片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的背景下,挚听助听器的获奖项目——搭载清华团队自主研发6nm专业助听芯片的RIC3.0 Pro产品,成功实现了国产助听器的技术破局。这一芯片算力较进口主流产品提升3倍,结合72通道数字处理技术,可在7毫秒内完成噪声抑制与语音增强,精准还原高频声音细节。
该芯片通过与腾讯天籁实验室联合优化的AI降噪算法,深度适配中国老人高频生活场景,如公园、菜场、麻将馆等,真正实现了“动态降噪不丢语”。

创新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
挚听RIC3.0 Pro不仅核心技术领先,在产品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老年用户的实际操作痛点。产品创新引入语音助手“小听”,支持自然语言指令调节音量模式,解决了老年用户对复杂电子设备操作困难的问题。同时,该产品还升级了IP68防水防尘、受话器防摔、磁吸防丢设计及33%续航提升,这些贴心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2024年,RIC3.0 Pro凭借其卓越的设计和用户体验,荣获了德国红点奖认证,品质备受国际认可。

全链条实力:从芯片到服务的生态闭环
挚听助听器在此次高交会上展示的不仅是单一产品,更是一整套完善的听力健康解决方案。公司构建了“研发—生产—服务全自主产业链”,奠定了行业标杆地位。在产学研层面,挚听以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为核心,形成芯片设计、算法开发、整机制造的技术闭环。生产方面,自有GMP工厂通过中国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及美国FDA认证,采用GF+精密模具和住友精密注塑,年产能超10万台,良品率达99.8%。
服务端,挚听在全国线下旗舰店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济南等核心商圈,与京东大药房、漱玉平民等连锁机构合作,推出“到店检测+护士上门+远程验配”全场景服务。

政策契合:构建听力健康完整服务链
挚听的服务模式与国家政策高度契合。在2025年中国防聋大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耳与听力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预防为主、主动识别、早期发现、重点干预、有效康复”的原则,面向全年龄段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加强耳与听力健康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挚听助听器早在今年年初就极具前瞻性地率先开展小程序言语康复训练,成功构建了从筛查(AI智能测听)-诊断(AI智能验配)-治疗(AI智能助听器)-康复(小程序言语康复训练)的闭环服务模式。这一模式与《指导意见》的要求高度契合,为行业树立了可借鉴的典范。
产学研合作:攻克听力健康关键技术难题
挚听助听器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与学术界的深度合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组长韩德民院士团队与挚听助听器的合作成果备受瞩目。双方共同获批的“十四五”专项,致力于攻克听力健康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该专项,双方整合优势资源,在助听器技术创新、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望为广大听力障碍患者带来更优质、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社会担当:科技企业的温度与责任
在技术突破的同时,挚听助听器始终不忘践行社会责任。作为腾讯“老兵听力关怀计划”战略伙伴,挚听为西藏、内蒙古等10省区超2万退役听障老兵捐赠设备,并推行“买一捐一”公益模式。公司还参与新疆卫健委“大众听力健康新模式”的健康普惠项目,展现了企业的社会担当。这些公益行动不仅体现了科技企业的温度,也为挚听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和品牌公信力。

此次高交会的获奖,进一步证明了挚听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实力。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挚听助听器正以硬核科技与人文关怀双轮驱动,引领中国助听器行业从“跟随”走向“引领”。

来源: 大众网
原标题:挚听助听器荣获第二十七届高交会优秀科研成果创新奖,以国产技术引领听力健康新变革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