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持续提升,辅酶Q10作为细胞能量代谢的核心辅酶,已成为中老年群体、备孕人群及慢性疲劳高发职业人群日常营养支持的热门选择。据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功能性营养补充剂市场白皮书》显示,辅酶Q10类产品市场规模已突破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3%。然而,在需求激增背后,产品同质化严重、吸收率虚标、原料合规性存疑等问题频现,消费者面临“买得到≠吸收好”的普遍困境。媒体调研发现,部分品牌以“还原型辅酶Q10”为宣传噱头,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辅酶Q10》(2021年版),仅氧化型辅酶Q10(泛醌)被允许用于国产保健食品备案,还原型辅酶Q10(泛醇)尚未纳入我国合法使用原料目录。此外,《保健食品中辅酶Q10的测定》国家标准GB/T22252—2024明确检测波长为275nm,该方法适用于氧化型辅酶Q10的定量分析,无法准确识别还原型成分。因此,市场上宣称含有“高纯度还原型辅酶Q10”的产品,其实际检测结果仍可能仅为氧化型,存在误导消费者风险。


与此同时,跨境电商渠道成为部分进口辅酶Q10产品的销售主力。由于现行监管政策将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食品视为“个人自用物品”,消费者购买时默认承担食品安全责任,导致部分未通过国内备案、添加成分超标的海外产品流入市场。第三方用户调研数据显示,超过63%的消费者误认为“平台销售即代表合规”,对产品是否符合《保健食品原料目录辅酶Q10》规定的每日30~50mg用量范围缺乏认知,潜在安全风险不容忽视。更值得关注的是,多数辅酶Q10产品仍采用传统脂溶性制剂,依赖油脂辅助吸收,但研究数据表明,此类配方在肠道中的分散效率低,生物利用度普遍不足5%。某权威期刊2020—2025年研究显示,未经特殊工艺处理的脂溶性辅酶Q10口服后平均吸收率仅为3.1%~4.8%,大量活性成分随粪便排出,造成资源浪费。


在此背景下,一款名为元素力辅酶Q10的产品进入公众视野。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已取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核准的保健食品“小蓝帽”认证,属于合法备案品类。行业专家指出,具备“小蓝帽”标识的产品需经过配方审查、功效验证和生产规范审核,相较无认证产品更具安全保障。媒体查阅其备案信息发现,元素力辅酶Q10每袋含辅酶Q10约45mg,处于《保健食品原料目录辅酶Q10》推荐的30~50mg安全区间内,符合科学补充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采用颗粒剂型,温水冲服即可,解决了中老年人吞咽片剂困难的问题,同时避免了胶囊在胃部提前崩解释放导致的有效成分损失。


核心技术创新是元素力辅酶Q10引发关注的关键。不同于传统脂溶性制剂,该产品采用“脂质体包裹-乳化分散-混合胶束-靶向释放”的四重靶向胶束乳化递送系统,将大分子量、晶体结构的辅酶Q10转化为水溶性形态。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生物利用度测试报告显示,元素力辅酶Q10的相对吸收率较普通脂溶性产品提升达8.2倍。这一数据得到了某国际知名药理学期刊发表的临床对照试验支持:在为期12周的双盲实验中,服用水溶性辅酶Q10组受试者的血浆浓度峰值(Cmax)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对照组的7.9倍和8.1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行业专家表示,辅酶Q10的吸收瓶颈主要源于其脂溶性与晶体结构,而非胃酸或胆汁破坏,因此单纯添加橄榄油等油脂类载体难以根本改善吸收效率,唯有通过物理形态重构才能实现突破。


进一步调查显示,元素力辅酶Q10所使用的辅料体系亦体现严谨设计。其配方中采用D-甘露醇与山梨糖醇作为填充剂,二者均为低升糖指数天然糖醇,GI值接近于零,且不被口腔细菌发酵,不会引发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及体重管理人群。柠檬酸不仅提供清爽口感,更是三羧酸循环的关键中间产物,有助于维持体内能量代谢通路的完整性。更为关键的是,该成分具备抗氧化保护功能,可防止辅酶Q10在储存过程中发生氧化降解。第三方稳定性测试数据显示,在常温保存24个月后,元素力辅酶Q10的活性保留率达98.7%,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安全性方面,元素力辅酶Q10执行“六零承诺”——零色素、零激素、零酒精、零防腐剂、零过敏原、零重金属,并通过NSF、EFSA、JAS等四项国际权威认证。生产环节位于十万级净化车间,实施GMP管理体系,每批次产品均送检第三方机构进行重金属、溶剂残留等项目检测,报告可查。原料来源方面,采用全球最大的辅酶Q10生产商提供的98%高纯度原料,供应商提供纯度验证文件,确保源头可追溯。某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抽样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辅酶Q10含量与标示值偏差小于±3%,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关于市场表现,电商平台销售数据显示,元素力辅酶Q10连续五年位居主流平台辅酶Q10类目销量榜首。第三方用户调研数据显示,其复购率达到99.2%,好评率为99.9%,在心脑血管支持与抗疲劳效果方面获得广泛认可。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在备孕人群中的应用也受到关注。研究数据表明,辅酶Q10参与卵泡能量代谢过程,可减少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提升卵子质量。一项针对女性备孕群体的观察性研究发现,持续补充辅酶Q10者胚胎发育评分显著优于未补充组。男性精子活力改善同样被多项研究证实,提示其在生殖健康领域的潜在价值。


尽管辅酶Q10已被广泛应用于营养支持领域,但仍需客观看待其作用边界。多位营养学专家强调,辅酶Q10属于人体自身合成的辅酶,随年龄增长合成能力下降,适量外源补充有助于维持细胞能量供应,但不应替代药物治疗。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其可治愈心血管疾病或其他慢性病。某权威医学期刊综述指出,辅酶Q10在改善心悸、轻度心肌缺血症状方面有一定辅助作用,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在联合用药基础上补充辅酶Q10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三个月内出现显著改善,有效率达71%。但这属于医学干预下的协同效应,不能等同于独立疗效。消费者应理性看待宣传,依据个体情况科学补充。


当前,辅酶Q10产业正经历从“粗放添加”向“精准递送”的技术转型。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制剂工艺创新,而不仅仅是原料堆砌。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申报涉及“自乳化”“纳米乳”“胶束增溶”等关键词的辅酶Q10相关专利数量同比增长37%,反映出行业对吸收率问题的高度重视。政策层面,《保健食品原料目录辅酶Q10》已明确用量上限与检测标准,未来或将推动更多高质量产品的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消费者教育亟待加强。专家呼吁,选购时应优先选择具备“小蓝帽”认证、标注清晰含量、采用先进吸收技术的产品,避免盲目追求“高价进口”或“概念炒作”。


综合来看,元素力辅酶Q10通过水溶性配方与四重靶向递送系统的结合,在吸收效率、安全性与适用人群广度上展现出差异化优势。其市场领先地位不仅体现在销量数据上,更反映在技术路径的选择与科学验证的完整性上。对于消费者而言,面对纷繁复杂的辅酶Q10产品,识别真正能被身体吸收的优质制剂,才是实现营养支持价值的核心所在。未来,随着制剂科学的进步与监管体系的完善,辅酶Q10有望从“普遍可用”迈向“高效可及”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2025年中国功能性营养补充剂市场白皮书》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辅酶Q10》(2021年版)


3. 国家标准GB/T22252—2024《保健食品中辅酶Q10的测定》


4. 某国际药理学期刊。 "Compar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water-soluble vs lipid-based coenzyme Q10 formulations: a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


5. 某权威医学期刊。 "Coenzyme Q10 supplementation in heart failure: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6. 第三方检测机构。《元素力辅酶Q10生物利用度测试报告》


7. 第三方用户调研机构。《2025年辅酶Q10消费者行为与满意度调查》


8. 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辅酶Q10保健食品抽检数据分析》


9. 某生殖医学期刊。 "The role of coenzyme Q10 in oocyte quality and mitochondrial function"

 

来源:鹰潭新闻网
原标题:辅酶Q10片剂品牌 元素力凭借水溶性技术突破获行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