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融海:以科技赋能公益,绘就社会责任新图景


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数字技能培训为青年打开就业之门;在边疆学校的教室里,多媒体设备点亮求知目光;在养老机构的活动中,防诈宣传与手工互动温暖长者心房……作为一家深耕互联网教育的AI科技企业,十方融海以“技术向善”为核心理念,将公益实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构建起覆盖教育、养老、生态等领域的责任网络,展现了科技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创新路径。



教育赋能:打破资源壁垒,托举成长希望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十方融海以数字技能培训为突破口,通过“校企合作+技能认证”模式,为乡村青年铺就就业“快车道”。2023年,企业与贵州交通技师学院、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发《数字影音》课程,覆盖超300名学员,助力其掌握数字时代核心技能。同时,企业联合助力“美好阅读杯”全国乡村小学写作绘画大赛,为云南、贵州等地200余所乡村小学捐赠图书资源包,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


针对贫困学生群体,十方融海建立长效帮扶机制。2023年,企业向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57名学生发放助学金9万元,并持续跟踪学业进展;2025年,又向惠州市博罗县官山小学捐赠5万元用于校园设施升级,形成“经济资助+发展支持”的双轮驱动。在边疆教育支持方面,企业于2024年向新疆喀什深塔中学捐赠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教学物资,缓解当地资源紧张问题,探索出“东部资源+西部需求”的公益范式。


适老赋能:精细化服务,温暖银发人生


面对老龄化社会挑战,十方融海的公益实践聚焦长者需求,从硬件改善到精神陪伴层层递进。2024年,企业向深圳市南山区社会福利中心捐赠100张适老化座椅,从人体工学设计到防滑材质选用,均体现对长者生活的深度洞察。2025年,“长者关怀月”系列行动持续升温:7月开展防诈宣传与手工互动,8月开设朗诵公益课,通过文化活动构建情感联结,让养老机构从“生活照料”升级为“精神家园”。


在特殊群体关怀领域,企业同样践行“物质支持+精神滋养”模式。2025年1月,为星梦缘特殊儿童康复中心送去春节物资;6月连续向两家特殊儿童机构捐赠助学物资及教师慰问金,并建立“月度探访”机制,确保帮扶持续性。这种“长期陪伴、精准响应”的服务理念,让公益从“一时之举”变为“长久之功”。


技术向善:数字化升级重塑公益效能


作为互联网企业,十方融海以技术创新提升公益效率。其开发的“公益项目管理平台”实现需求对接、物资调配、进度跟踪的全流程数字化,使资源匹配效率提升40%。在教育领域,AI学习系统为乡村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课程累计播放量突破500万次,让优质教育突破地域限制。企业社会责任部负责人表示:“公益不是单方面给予,而是价值共创的过程。”通过“年度规划+季度复盘+月度执行”的管理体系,十方融海确保每个项目透明可追溯,经得起社会监督。


从资金捐赠到技术赋能,从短期救助到长效机制,十方融海的公益实践突破了传统企业社会责任的框架。当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基因注入公益领域,资源分配效率得以提升,社会价值创造的逻辑链条被重构。在这张不断延展的责任网络中,乡村青年的就业笑脸、边疆学童的求知目光、长者参与活动的开怀笑容,共同诠释了“技术向善”的深刻内涵——科技的温度,终将体现在对人的关怀之中。


来源:日照新闻网
原标题:十方融海:以科技赋能公益,绘就社会责任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