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 1 小时出餐 80 单,全天接待 300 多单,就靠我和妻子再加 1 名员工撑下来了。” 在上海浦东新区某社区的曼玲粥门店内,加盟商张先生一边快速打包外卖订单,一边向记者介绍。这并非个例,在曼玲粥全国超 1600 家门店中,约 60% 为 2-3 人运营的小型门店,却普遍实现日均百单以上的经营规模。在人力成本占比持续攀升的餐饮行业,这种高效运营模式正成为破解用工难题的范本。

行业困境:人力成本高企压挤中小餐企利润
中国饭店协会《2025 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24 年餐饮行业人力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值已达 22.2%,较三年前提升 4.5 个百分点。社保规范化政策实施后,中小餐企用工成本进一步增加,南京某面馆老板坦言:“每名员工月均成本增加近 2000 元,传统 5 人配置的小店每月多支出上万元,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用工难、用工贵” 已成为制约中小餐饮发展的核心瓶颈。记者走访发现,多数单体粥店需配备 4-6 名员工,且因流程不规范导致效率低下,日均订单量多在 80 单以下。而曼玲粥通过模式创新,将人力配置压缩至 2-3 人,却实现订单量翻倍,这一反差引发行业关注。
模式拆解:标准化体系支撑极简人力配置
曼玲粥运营总监李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3 人高效运营的核心在于 “全链路标准化建设”,从供应链到出餐流程形成闭环支撑。

在前端出餐环节,品牌建立 18 道标准化操作流程,将粥品熬制拆解为 “精准配比 - 智能熬煮 - 标准化分装” 三大步骤。“米和水的比例精准到克,总部提供的智能熬煮设备可自动控温计时,员工只需按提示操作,3 天即可上手。” 加盟商张先生介绍,这种 “去厨师化” 设计大幅降低人力门槛,无需专业后厨人员即可保证出品稳定。
供应链的高效响应则为精简人力提供基础保障。曼玲粥在全国布局 25 个仓储物流基地,实现核心食材 24-48 小时直达门店,且所有食材均经过预处理。“总部送来的食材按份分装,省去大量后厨准备时间。” 张先生展示着清晨送达的食材箱,“以前自己采购处理,光备菜就要 2 个人,现在 1 个人就能搞定。”
此外,品牌的 “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支持” 进一步释放人力。总部精英运营团队提供外卖一站式管理服务,从店铺装修到活动策划全程代运营,加盟商无需额外配置线上运营人员。张先生的门店外卖订单占比超 60%,却无需专人负责平台维护,“总部每周都会优化活动方案,我们只需专注出餐和堂食服务。”
市场验证:低成本高产出的创业样本
这种高效模式也推动品牌加速扩张。数据显示,2024 年曼玲粥新增门店超 300 家,其中 80% 采用 2-3 人运营模式,且存活率达 92%,显著高于餐饮加盟行业平均水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专家指出:“曼玲粥的模式抓住了轻食餐饮‘小而美’的核心逻辑,通过标准化降低人力依赖,为中小餐饮创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行业启示:标准化与人性化的平衡之道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曼玲粥的成功并非简单削减人力,而是通过体系化建设实现 “人效最大化”。其核心在于三点:一是供应链前置化处理,将非核心环节转移至总部,减少门店人力消耗;二是操作流程数字化,用智能设备替代人工经验判断;三是扶持体系全流程化,降低加盟商运营管理负担。这种 “标准化支撑 + 人性化扶持” 的组合,正成为新餐饮时代的运营标杆。
随着健康消费与轻食需求持续增长,粥品赛道竞争日趋激烈。曼玲粥用 2-3 人运营模式证明,通过体系创新破解人力难题,不仅能降低创业门槛,更能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在餐饮行业向 “高效化、规范化” 转型的浪潮中,这样的模式探索或将为更多企业提供借鉴。

原标题:夫妻店也能日接300单!曼玲粥2到3人运营模式破解餐饮人力难题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