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点,福浪Livehouse的侧幕条后,白格颜猫着腰调整相机参数。舞台上,面孔乐队刚调试完音准,主唱陈辉正用指节敲着麦克风架试音,暖黄的追光灯在他镜片上投下细碎光斑。“福浪的东南角今晚有穿堂风,光线折射会更柔和。”他轻声说,“陈辉唱《欢乐颂》时,我会站在这里——既能捕捉他眉骨的阴影,又能接住舞台侧光的层次。”散场时,乐迷举着手机涌向签售台,而白格颜的相机里多了2000张底片:陈辉唱到“欢乐颂”副歌破音时自己先笑的瞬间、贝斯手揉着琴颈甩汗的弧度、最后一排老粉举着“1999年首体老粉”灯牌哭花的脸……这些未被聚光灯眷顾的碎片,即将被欧洲媒体《European》收入“声浪里的中国摇滚”专题。

初中金帆首席Baritone:铜管乐手的光影启蒙
白格颜的音乐底色,早在初中就已打下。12岁那年,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金帆交响乐团,成为乐团最年轻的铜管首席——主攻Baritone(上低音号)。“那时乐团招铜管手,我抱着比自己还高的乐器去试音,指挥听了我吹《红旗颂》低音部,直接拍板‘就你了’。”他翻出初中乐团的合影,十四五岁的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怀里紧搂着Baritone,身后是乐团同学的笑脸。作为首席,他不仅要练好自己的声部,还要带教新团员。“每周三放学后,我会在音乐教室给新人讲呼吸技巧,教他们怎么用腹部发力托住低音。”他记得有次演出前,新团员紧张得吹错音,他临时调整站位,用眼神和手势带对方找节奏,“后来那场演出台下掌声特别响,团长说‘小颜的首席当得称职’。”这段经历教会他的,远不止音乐本身。“铜管乐手要‘听’整个乐团的声音,就像现在拍Livehouse,我得‘听’贝斯的走向、鼓点的节奏,才能预判画面的情绪峰值。”他指着一张扭曲机器的照片解释,“老道的贝斯线像Baritone的长音,我要卡着它推进的节奏按下快门——这就是乐团训练留给我的‘音乐直觉’。”
从重要外事场合到Livehouse:外事摄影锤炼的“稳准狠”
白格颜的镜头,早就在更考验综合能力的场域里证明过自己。大学毕业后,他曾进入官方机构负责外事摄影,需要在重要外事场合中快速捕捉关键画面。“拍领导人握手要预判动作,拍签约仪式要兼顾全场表情——这种‘分镜思维’,现在拍Livehouse反而成了优势。”他笑言,“以前怕拍糊,现在反而享受高速快门里藏着的情绪张力。”这段经历也让他有机会接触顶级音乐现场。“有次为国家元首访华期间的文艺演出担任跟拍,舞台是重要外事场合。”他翻出一张老照片,灯光璀璨的舞台上,交响乐团正在演奏《黄河协奏曲》,“我站在侧幕条后,用广角镜头框住指挥与乐手的互动——指挥的手势刚扬起,我就预判到乐手会抬头,提前半秒按下快门,那张‘琴弓与目光交汇’的瞬间后来被外交部官网转载,成了那场演出的‘视觉注脚’。”
甄无聊首席摄影师:用镜头定义摇滚现场的“情绪语法”
作为摇滚垂直媒体“甄无聊”的首席摄影师,白格颜的名字在乐迷圈是“专业度”的代名词。“他不是在拍照,是在给现场写情绪语法。”甄无聊主编曾在开栏语里写道,“从痛仰的躁到扭机的狠,从苏永康的温柔到JOHN5的疯,他总能用镜头接住那些‘说不出口的共鸣’。”这种能力,源于他对音乐的深度理解与独特的方法论。他曾在《艺术中国》《中国国家艺术网》发表文章《奇门罗盘与音场能量:探索Livehouse摄影中的东方玄学与光影控制》,将“奇门罗盘”的空间方位理念与摄影技术结合:“比如拍摇滚乐,我会用‘惊门’位的冲击力,用低角度仰拍强化张力;拍爵士乐则选‘休门’位,长曝光模糊背景光束,突出乐手神态。”这种“音乐-方位-光影”的对应逻辑,被甄无聊团队称为“用东方哲学重构摇滚视觉的教科书。”

死亡金属之神的“视觉密码”:MALEVOLENT CREATION第14张专辑选定他的镜头
白格颜的技术与哲思,早已征服国际乐队。近日,美国死亡金属传奇乐队MALEVOLENT CREATION(死亡金属之神)宣布,其第14张专辑《The Unholy Crusade》将采用白格颜拍摄的Livehouse现场照片作为内页主视觉。“我们需要镜头能‘吸住’那种压迫感与爆发力。”MALEVOLENT CREATION制作人Chris谈起选择原因,“白格颜用‘奇门罗盘’定位舞台西北角(乾位)为能量核心区,配合冬季夜间演出的冷光,拍下主唱嘶吼时汗滴与烟雾凝结的瞬间——那不是照片,是死亡金属的‘能量切片’。”

老北京的“现场情结”:用镜头守护胡同外的音乐江湖
作为土生土长的老北京,白格颜对Livehouse的感情带着一份特殊的“守护感”。“小时候听崔健在首体唱《一无所有》,现在蹲在福浪看面孔乐队吼《欢乐颂》——变的是场地,不变的是年轻人用音乐表达的态度。”他的镜头里藏着老北京的“江湖气”:拍面孔乐队时,陈辉谢幕时朝观众拱手作揖;拍扭曲机器,乐手们后台撸串儿碰啤酒瓶;拍john5,大师调试吉他时手指沾着松香,对着镜头比了个“摇滚手势”——“这些细节,外地摄影师拍不出来,因为我懂北京孩子玩音乐的‘劲儿’,就像我懂初中在金帆吹Baritone时,指挥说的‘音乐要扎进人心里’。”
“北京最好的LIVEHOUSE摄影师”:他用200万张原片写就的行业注脚
如今,白格颜的硬盘里存着6000+场演出的200万张原片,从福浪的面孔乐队、MAO的john5,到本土王牌的苏永康;从《European》的国际认可、甄无聊的“首席镜头”,到MALEVOLENT CREATION专辑内页的全球发行——这些标签,他都视为“乐迷和行业的偏爱”。“有人问我图什么?可能就是看到乐迷说‘这张照片让我想起某场演出’时,觉得值了。”他收拾好相机,准备赶去下一个场地,“毕竟,好的照片,从懂音乐、懂城市、懂人开始。”散场时,白格颜背着相机穿过胡同。下周还要跟拍扭曲机器的新专场,“得走快点,别耽误了今晚的场。”他说,“老北京的音乐江湖,还得接着记录。”


来源:鹰潭新闻网
原标题:在Livehouse暗箱里发光的人:北京有个拍现场照片比演出还“炸”的摄影师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