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方融海艺术文化大使、拉祜族音乐家阿晶受联合国邀请,在瑞士日内瓦联合国会议上献演原创音乐作品,成为全球首位登上该国际舞台的非遗音乐表演艺术家。这场跨越文化边界的演出,不仅以音乐为媒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更通过“活态传承”的创新实践,为中国非遗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路径。 



  历史性突破:非遗音乐首登联合国殿堂


  出身于云南澜沧江畔拉祜族的阿晶,自幼浸润于民族音乐的原生土壤。他携近百件自制非遗乐器(包括潮尔、巴乌、曲律、竹埙、拉祜竖笛等)跨越五大洲,以“音乐人类学家”的视角,将非遗音乐与世界音乐深度融合,构建了兼具东方哲思与现代性的“自然音乐”体系。此次受联合国邀请,阿晶以原创作品为桥梁,在日内瓦会议现场通过音乐传递人类共通的情感与对和平、生态的向往,引发全场热烈反响。 



  “音乐不是表演,而是文明的对话。”阿晶的音乐理念始终围绕生态自然与环境保护展开。他通过旋律呼吁全球关注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将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转化为跨文化对话的实践。联合国会议上的表演,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音乐跨越语言与国界,成为连接人类情感的共通语言。 


  十方融海:以艺术无国界理念赋能文化传播


  作为十方融海的艺术文化大使,阿晶的理念与十方融海“艺术无国界”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十方融海创始人兼CEO陈劢表示:“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基石,艺术是超越语言的共通语言。我们始终相信,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能够突破地域限制,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度与魅力。”


  十方融海作为专注于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新的科技企业,近年来积极探索中国文化全球传播的有效路径。依托AI技术、数字化内容生产等创新手段,十方融海构建了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此次阿晶登台联合国,正是十方融合推动“文化影响力输出”战略的典型实践——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文化价值输出,实现中国科技企业与国际舞台的深度对话,也向世界展示了艺术与文化深度融合的中国方案。 


  文化自信:中国方案的全球共鸣


  阿晶在演出后谦逊表示:“音乐没有国界,但音乐家有祖国。我希望用作品让世界听见中国的声音。”这一目标与十方融海的文化使命深度共鸣。作为艺术文化大使,阿晶与十方融海携手以“世界音乐”为桥梁,将中国传统音乐的风采推向全球。在联合国大厅回荡的旋律中,世界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创新姿态:非遗不再是静态的展品,而是通过科技与艺术融合,成为动态的、可参与的文化实践。 



  十方融海的模式为全球文化互鉴提供了“中国方案”。一方面,其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文化传播门槛,例如开发多语言非遗音乐课程、搭建全球文化交流平台;另一方面,以阿晶为代表的艺术家通过现场演出,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具象的情感共鸣。这种“技术+艺术”的双轮驱动,使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此次演出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自信的宣言。当阿晶的乐声在联合国大厅响起,世界再次见证:中国正以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文明对话。十方融海作为其艺术文化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科技赋能与艺术创新,助力中国文化从“走出去”迈向“走进去”,在跨文化交流中构建平等、包容的叙事框架。


  未来,十方融海计划进一步深化“数字文化素养提升计划”,依托阿晶等艺术家的国际影响力,通过AI教育工具、虚拟现实等载体,推动非遗音乐、传统艺术等文化资源的全球化传播。正如陈劢所言:“文化的力量在于共鸣,而科技的力量在于连接。我们期待用中国方案,唤醒人类共同的爱与理解。”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原标题:十方融海艺术大使阿晶受邀登联合国舞台,非遗音乐奏响全球文化互鉴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