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5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云天御与朴道征信联合发布一站式智能风控建模与数据生态协作平台——朴智平台。

 


作为行业首个持牌MaaS平台,朴智平台依托腾讯云和朴道征信各自沉淀,旨在破解金融业“监管政策频出、客群变化快、流量成本高、风控迭代难”核心痛点,创新融合金融风控大模型与MaaS模式,支持金融机构敏捷、高效、智能建模,提升动态风险治理能力,从“策略对抗”升级至“模型对抗”,从“被动应对”迈向“主动洞察”,助力数字金融行稳致远。 


重构金融风控,从“慢变量”到敏捷模型


从零售信贷的渠道多样化到客群不断迁移,再到团伙欺诈与身份伪造的隐蔽化、随机化,传统以规则引擎为主、模型半年甚至一年才更新一次的模型,已经难以覆盖不断变化的风险边界,最大的痛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数据碎片化、标准不一:同名异义、时间窗不齐、字段缺失、接口分散,导致“可拿不可用、可用不够好”的系统性摩擦。


➢ 小样本与跨场景失配:冷启动难、迁移不稳、OOT衰减明显,模型建设周期以月计,错失风险窗口。


➢ 合规与安全高压:数据源准入、最小必要、传输加密、脱敏留痕、人员权限与可审计化成为刚性要求。

▲腾讯云天御总经理、首席科学家李超


在传统风控模型上,“建模慢”是最致命的短板。腾讯云天御总经理、首席科学家李超指出:“我们要做到‘随时想建模就可以建,随时可以测,随时可以发’,把模型从慢变量变成快变量,真正把模型运营化。”对于一线机构来说,这意味着从把控“策略频改、模型难动”的错位,转向“策略—模型—数据—反馈”的日更级闭环。

▲朴道征信副总经理曹强


朴道征信副总经理曹强也从数据与工程角度给出同样结论:行业并不缺局部能力,而是缺“把数据到模型的‘最后一公里’”高效打通的综合化能力。曹强表示:“平台上的所有建模能力一键整合,从‘一键回溯’到‘一键发布’,不仅缩短了周期,也让模型更稳更准,对金融机构带来实打实的价值提升。” 


从“策略对抗”到“模型对抗”:金融风控进入AI时代


朴智平台的底层方法论,可以概括为“判别式风控大模型+AutoML自动化+Prompt Learning小样本适配”。它不是简单把更多特征堆进来,而是将“建、测、发、监”做成可重复、可审计的工程闭环,把模型研发从一次性项目转变为CI/CD式的持续交付能力。


首先是速度与门槛的重写。过去跨机构调数、人工调参、联调上线常以月计,如今通过统一标准与接口封装,结合一键回溯、一键建模、一键发布,“T+2/T+7”的节奏成为现实。一家消金机构过去需要1—2个月完成的融合建模,在平台上可在一周内贯通回溯、训练、评估与上线,整体效率提升70%以上,KS等指标迈上新台阶。李超进一步补充了为什么“模型对抗”今天才真正可行,得益于周期被压缩、门槛被拉平、协作被流程化,模型可像策略一样敏捷迭代,这是从“无到有”的关键跨越。


其次是质量与泛化的同步提升。平台以自监督/半监督预训练沉淀跨场景风险知识,再以轻量Prompt完成少样本对齐,兼顾场景适配性与全局稳定性,显著降低OOT衰减与迁移风险。在一个典型案例中,机构为新渠道做定制化模型,基于平台大模型的结果,渠道内相对自建模型效果提升约16%,在其他渠道亦提升约20%。这背后正是“见多识广”的预训练知识对小样本、异质样本的稳态支撑。李超指出:“很多客户会惊讶于为什么我们的OOT效果可比测试还好,本质上是大模型把历史风险样本的多样性抽象到了数学层,提升了双稳态能力。”


再次是工程与合规的一体化。朴智平台让样本管理、变量分析、PSI监测、寻参、评估、灰度发布与线上监控全链路打通,自动化覆盖高重复度工作,让核心人力从“数据搬运与造数”解放到“场景洞察与策略运营”。在更严的监管框架下,朴道以持牌合规中枢将数据源准入、传输加密、脱敏留痕、最小必要与人员权限前置,从制度设计与技术防线双重加固模型治理。曹强强调:“我们努力做到让外部数据黑手进不来,进来也看不见,看见也拿不走。”这既是底线,更是能力。 


朴智平台打通上下游,开启数据要素交易新范式 


朴智平台通过打通上下游的数据供给与模型消费,构建“数据—模型—应用”的正反馈生态,助力金融机构都能便捷、平等地运用智能化风控技术,释放更多创新力量。 


朴智平台在合规前提下让数据要素高效流通,把“数据供给—模型生产—业务消费”做成闭环,既服务存量,也拉动增量,最终呈现出三层价值。 


其一,数据中枢与“特征超市”。朴道基于持牌资质,对上游数据源实施严格准入与持续审查,封装接口标准,沉淀可复用的特征资产;并开放本地数据接入能力,支持机构把自有交易流水、好坏标签与平台数据融合,训练贴合自身客群的定制模型,真正实现“数据可用、好用、可追溯”。 


其二,隐私计算与多方安全。以“数据可用不可见”为原则,结合联邦学习与多方安全计算,穿透模型价值、屏蔽数据明文,兼顾合规与效率。在此之上,平台以MaaS形态供给,通过云桌面免安装与按回溯量计费,显著降低中小机构接入门槛,把“评估—试点—放量”的决策链路从之前的季度压缩到以周为单位量级。 


其三,生态协同与标准跃迁。平台不是封闭工具,而是开放枢纽:金融机构在使用中产生的新变量、新样本与新经验回流平台,推动标签与模型持续进化,形成“越用越聪明”的正反馈回路。


面向未来,李超提出把“模型敏捷迭代”的最佳实践沉淀为行业规范,与国际标准对接,推动头部经验的普惠化扩散。对此,曹强也表示,希望把先进技术进一步模块化、低代码化,降低专业门槛,让“懂业务的人也能跑模型”。从场景延展看,朴智平台将从贷前进一步覆盖贷中、贷后,对存量资产实现动态体检与颗粒化运营,把风控从“成本中心”升级为“增长与安全的双引擎”,开启数据要素交易新范式。 


行业的变量不会放慢,模型必须更快;监管的红线不会放松,合规必须执行。朴智平台的意义,不在于又堆砌了一套工具,而在于把“模型对抗”做成可持续交付、可迁移、可审计的工程化能力,并以持牌中枢打通数据要素的产业流通。从金融风控变迁角度来看,这是一场从底层范式到生态协作的系统性升级:以更短的时间做更稳的模型,用更严的合规撬动更大的业务弹性。


正如曹强所言,朴道和腾讯云基于各自优势禀赋构建朴智平台“是构建金融风控新生态的重要基石”;也如李超所言,“随时建、随时测、随时发”的模型敏捷力,正在把行业从策略微调时代带入模型对抗时代。

编辑:牟玉珍

 

来源:日照新闻网
原标题:朴智平台“上新”:金融风控模型对抗时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