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大关,银发经济正成为拉动内需、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近日,由民政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也陆续在各城市启动,围绕老年人衣、食、住、行、用、医、养、乐全方位需求的产品及服务不断涌现。


在这场以“健康消费”为核心的产业升级中,营养食疗领域正上演着“冰与火”的变奏曲。作为行业探索者,长轻营养食疗通过“普惠+公益”双轮驱动模式,正在破解银发健康服务的阶层壁垒。



应对慢病,营养筑基


如今,慢病管理与营养补充的平衡考验着每个家庭。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我国有超过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75%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43%存在多病共存的情况。


食养是良医。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合理饮食可使老年人慢性病风险降低 40%,独立生活能力延长 5-8 年,相当于人均医疗支出减少 28%。这也推动了慢病群体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的观念转变。


2023年初,中国营养学会率先倡导发挥食养食疗在疾病防治中的核心作用。2024年6月,学会发布《新时代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策略和行动》白皮书,提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以“食养、食疗和营养治疗”为技术措施,推广“食养食疗”工作模式和同防共治“智疗”路径,加大全民健康教育力度,控制危险因素,推动可持续的食养食疗技术发展和应用,满足慢性病患者健康需要,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和慢性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在此背景下,老年人“吃饭”这件人生大事正经历深刻变革。3亿银发人群的餐桌,承载着从满足基本温饱到追求健康生活的时代跨越。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对老年人群进行营养干预和科普尤为紧迫。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水平在15至69岁各年龄段居民中处于最低水平。据《中国40-60岁人群营养健康知识和行为调查》显示,仅有14.4%的中老年人群知道并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具体内容,64%不知道油盐合适的摄入量,61%不了解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由于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这一现象在农村老人中,或许更为严重。


“普惠+公益”双轨并行,共享健康红利


营养教育是成本效益最高的营养改善途径。应通过媒体及人际传播、专业人员的营养咨询等,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综合性教育路径和形式,让营养知识走进厨房、融入三餐。


然而,科普落地仍存距离。当前,医疗机构主要通过组织健康讲座、开展义诊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营养科普,但覆盖范围有限。另一方面,市场力量虽有所介入,却催生了新的“鸿沟”。面向部分高知识水平、高支付意愿的老年群体,市场上涌现了高端、定制化的营养咨询与配餐服务。此类服务固然满足了特定人群的精细化需求,却无形中筑高了经济门槛。其高昂的费用将广大普通收入老年人排除在外,使得普惠性的营养知识普及与指导服务依然稀缺。


更严峻的是资本逐利性带来的服务断层。部分企业专注开发万元级“抗衰套餐”,却忽视基础营养干预。这种倾向可能加剧健康资源分配不公,与“健康老龄化”的普惠目标背道而驰。


如何让健康红利自然可及,并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讲清健康问题,将专业术语转化为老年人“听得懂”的语言?部分企业正探索兼顾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第三条路”。



作为营养食疗行业的领军企业,长轻营养食疗采用“个性化饮食方案+人性化服务+多元化社群”的创新模式,推动营养食疗行业从单一的咨询服务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转变。在助力健康知识普及方面,长轻率先尝试“普惠+公益”双轨模式,一方面开发分层产品线,开发针对更广泛人群的基础版产品,其在线营养课程价格不及定制服务十分之一;另一方面,深入社区开展公益营养课堂,并在老年大学系统教授营养课程,一年内累计覆盖老年群体超1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5月,长轻发布了“长轻饮食模式”,这是一套科学、系统、易行的健康饮食方案,非常适合用于日常饮食。该模式以“科学营养,健康长轻”为核心理念,融合了食谱、时间与顺序三大维度的健康管理工具,致力于解决大众“营养认知高、实践门槛更高”的痛点问题,推动全民饮食从“量”到“质”的升级转变,让营养食疗惠及每一个家庭。


同时,科技正为普惠注入新动能。健康科普的最终目的是让老年人将科学的营养知识融入一日三餐。目前,长轻营养食疗开始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营养分析和饮食建议,帮助用户持续优化健康状态。


商业向善并非口号。“普惠+公益”双轨模式更是一种长线投资,普惠产品虽利润薄,但用户基数扩大后可形成可持续循环;公益行动则培育未来市场,并赢得社会信任。这种融合商业创新与社会责任的模式,不仅重塑了行业生态,也为整个健康产业探索价值共生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式。“银发经济不是精英游戏,而是民生工程。”长轻相关负责人表示,长轻正在测试的“AI营养助手”,有望以低成本覆盖农村市场,让健康服务真正“沉下去”。


据《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测算,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但银发经济从来不只是生意,更是一项牵动亿万人福祉的民生工程,需要家庭、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未来,老年饮食健康将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尺。实现“老有所食,食有所安”,不仅是产业发展的契机,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通过政策支持、科技发展与科普教育的协同推进,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美味与营养中安享晚年。

编辑:牟玉珍


来源:日照新闻网
原标题:银发经济下的营养食疗:如何让健康消费既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