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第四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分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举行。中国中化控股原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宁高宁在主题演讲中提到,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企业实践深度融合,并提出企业的本质规律在于“效率与创新”的双轮驱动,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不应拘泥于所有制形式的争论,而应聚焦于战略布局与人才管理的协同,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同进化。随后举行的“‘一带一路’与企业机遇”圆桌对话,由德恒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王丽主持,汇聚了来自孟加拉、印尼、缅甸等国的专家及中国出海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企业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在圆桌对话中,北京氢冶科技董事长李炳昆基于在阿尔及利亚高磷铁矿开发项目实践,分享了创新科技如何助力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他介绍道,氢冶科技自主研发的“氢还原+熔分脱磷”工艺,成功将阿尔及利亚加拉杰比莱特铁矿的含磷量从0.8%降至最终产品的0.035%以下,达到国际通用标准,为当地建设百万吨级钢铁厂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使多年未被开发的35亿吨高磷铁矿资源的价值得以释放。


李炳昆认为创新科技需要与本地化需求紧密结合。例如阿尔及利亚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国家经济来源长期依赖天然气出口。多年来,政府鼓励多元化经济发展,振兴本地工业,鼓励对本地原材料进行加工提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海外市场,增加外汇收入。氢冶科技绿色创新工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包括未来可使用绿氢作为工艺还原剂,将低附加值的铁矿转化为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出口至欧洲等海外市场。这种技术创新与本地需求的紧密结合使得加拉杰比莱特铁矿开发项目成为阿尔及利亚国家级重点项目。同时,李炳昆建议中国制造业企业采用“抱团出海”策略开拓海外市场,制造企业可以携手央企组成联合体,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互利共赢。


在圆桌对话中,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前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其核心竞争力正从传统的成本优势向以技术为关键支撑的综合赋能转变。此外,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备受关注,专家建议企业探索与东道国市场共成长的合作模式,从而在开拓市场的同时,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本届大会通过理论探索与企业实践的深度对话,不仅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全球化时代的旺盛生命力,更彰显了其指导现实经济发展的实践价值。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及其蕴含的发展理念,为世界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第四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全球马克思主义研究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上凝聚了新的共识,为未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牟玉珍

 


 

来源:日照新闻网
原标题: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聚焦企业创新——北京氢冶科技非洲项目展示“一带一路”合作新模式